【生物谷Bioon.com】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约有高血脂症患者9000万人,其中约有3600万的患者在使用降脂药物。此外,约有46万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控制血脂的治疗,还有上百万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也需要降血脂治疗。他汀类降血脂药以其卓越的临床疗效,成为降脂药物中的主力军,近10年来增长势头迅猛。2008年有研究发现,这类药对老年痴呆症有治疗作用。这一消息的传出,或将对这类药物的市场预期起到推动作用。
2004~2008年他汀类药物用药变化趋势
2004~2009上半年他汀类药物主要生产企业金额份额变化
医院用药增势不减
华源医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样本医院,他汀类药物的用药金额一直呈上升趋势。2008年医院销售达到7.9亿元,同比增长32%;用药数量增长28%。2008年他汀类药物在9800家政府办医院用药金额已突破20亿元。由于降脂效果明显以及肥胖症和冠心病患者人数增多,预计未来几年,他汀类药物市场的规模还将继续增加。
阿托伐他汀钙独领风骚
自1990年第一个他汀类药品洛伐他汀进入我国市场至今,已有多个他汀类药物陆续进入我国。目前,国内医院市场主要销售7种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钙、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氟伐他汀、罗素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钠和辛伐他汀。他汀类药物确切的疗效受到了广大医生的认可。近年来,西方各大他汀药物生产厂商均在加大其他汀类降脂新药的开发力度。据报道,今后几年内还将有十几种他汀类新药陆续上市。
华源医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排在医院销售排行榜首位的是阿托伐他汀钙。从2006年起,阿托伐他汀钙就超过了原来居于医院市场销售首位的辛伐他汀而遥遥领先,一直持续到现在。目前位居医院销售排行榜第三位的是普伐他汀钠,氟伐他汀也有不错的表现。罗素他汀、洛伐他汀的医院销售则不尽如人意。
外资企业地位稳固
外资企业的他汀类药物在抽样医院内的份额占有绝对优势:据华源医药网提供的数据,2006年外资企业的产品所占份额高达81%;2007年受药品降价等因素的影响,份额有所下降,跌至77%;2008年又有所回升,份额为80%。
在抽样医院中销售排名第一的企业是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其产品为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默沙东的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尾随其后;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阿乐)在医院销售中排名第三。
他汀类药物剂型主要以片剂为主,而且份额在逐年增加;胶囊剂占比较少;市场上还有少量的滴丸制剂。新剂型对市场推广没有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片剂中规格为20mg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最大,而10mg规格的产品正在逐渐走向没落。
他汀类药物在北京销量最大,份额在35%以上;上海位居第二,份额在18%以上;其他城市销售份额不足10%。2008年北京、上海两城市的金额份额总和占到市场的55%。近几年,他汀类药物在北京市场销售趋于平稳,在上海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广州份额则下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