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经过调查,霍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县血透病人感染丙肝事件为一起医源性感染事件。而随着调查的逐步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管理和发展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亟待解决。
经过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六安市卫生局专家深入实地调查发现,霍山县医院存在监督管理不到位产生的漏洞。医院虽然设置院感室、护理部、医务科三个科室,分别承担着院内感染、护士操作培训、医生专业业务指导管理和督查的责任。但在实际运行中,三科室的管理制度只是写在墙上,没有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记者了解到,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医务人员责任心的缺失。在该院透析病人中,有部分病人曾到其他医院做过透析治疗,也有少数透析病人在医院附近租房合住。这样的情况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后果严重。但部分医务人员对此却麻木不仁,未履行告知职责。
记者还发现,该县医院血透室的布局设置也不合规范。血透室没有病人、医务人员双向通道,没 有专用通道,没有明确的专用治疗室、专用治疗机,各功能区域划分不清,犯了医院感染类科室设置的大忌。在具体透析操作中,操作人员执行一人一洗手不到位,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机器、人员、物品消毒,感染和非感染病人没有做到分开专人治疗和护理。血液透析机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隐性感染患者与正常透析患者存在交叉感染隐患。
专家指出,霍山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事件,直接的原因是县医院在管理上的“漏洞”,而在深层次上也暴露出目前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存在的投入和人才两大“软肋”。
首先是投入不足。血液透析可能导致感染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输血、使用血液制品、透析器的复用、多人共用一台透析机、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日常感染等等。而事实上,透析器的复用正是可能导致感染的重要环节,但一人一台使用,现实难以满足。 12月11日才走马上任的霍山县医院代院长芦仕堂告诉记者:霍山县医院血透室只有8台机子,目前满负荷运行仍显不足,而购一台新机子要15万元。
其次是专业人才在县及县以下医院仍很匮乏。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从事血液透析的相关医护人员至少需接受3-6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因为人手有限,霍山县医院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部分医护人员只接受了半个月的培训就匆匆上岗。据介绍,从1994年至1995年的两年间,没有一个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分到该医院工作;近两年情况虽大为改善,但仍存在“孔雀东南飞”现象。
事情发生后,省、市、县三级迅速行动,采取积极措施对事件进行处理。卫生部医政司、医管司专家也先后赶赴霍山指导调查工作。霍山县委、县政府对处置此次医疗事件高度重视,要求做到责任落实、问题整改、安抚治疗、调查处理、宣传解释、保障服务“六到位”,并在全县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大检查,坚决杜绝其他卫生医疗机构出现院内感染情况。
鉴于此次霍山县医院血透室发生多人感染丙肝病毒,且造成了较坏的社会影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对医院有关责任人分别给予了处分。同时明确,血检后确定的丙肝病毒感染者,需要住院治疗和转院治疗的,一切费用均由霍山县医院承担。
经专家组认定的丙肝病毒感染者的直系亲属要求体检,体检费用也由县医院承担。从12月9日开始,霍山县医院血透室停止一切诊疗活动,停机改造。停诊期间,所有需要透析的病人都妥善安排到市级医院进行治疗,待160平方米的新病区改造验收合格后,恢复透析。
霍山县医院发生的血透病人感染丙肝病毒事件已得到了初步的有效处理,但要彻底堵住基层医疗服务存在的漏洞,还必须强化医德教育,依法规范管理,破解发展瓶颈,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切实保障。(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