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项目投产,60个项目在建,60个项目落地,60个高端项目引进,年终实现60亿元的医药销售收入。”这5个“60”,是本溪市将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后,为中国药都量身定做的新一年发展目标。
作为辽宁省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中国药都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目前,路、水、电、气一应俱全,基本形成了沈本之间的城市带和以生物医药为主的产业带。招商引资累计签约落地项目116个,投资总额达130余亿元。项目全部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332亿元,将成为本溪经济的新支柱。本溪市领导认为抓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本溪这个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走向振兴的治本之策和出路所在。针对“抓对了,但抓力不够”的实际,他们本着有保有压的原则,制定出“三集中”措施。即集中人力。市主要领导亲自负责,所属单位配备精兵强将,各部门协同作战,举全市之力,满怀激情抓药都;集中财力。市本级和能争取到的资金,主要用在药都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扶持。凡市里有的或能争取到的各项优惠政策,都保证药都和入驻企业不折不扣地享受。
5个“60”目标非同小可。仅60亿元的年销售额,就等于本溪医药工业前3年的总和,相当于全市GDP的10%,也标志着药都将由“培育期”迈入“收获期”。鉴于5项指标都是围绕项目制定的,因此保证措施也都围绕项目展开。抬高招商门槛。把已确定目标的知名大企业高科技项目引进来,必保60个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疫苗等高端新项目落地;建立项目推进责任制。专人包开工,包进度,包投产,一包到底,有奖有罚。及时完成300个医药产品的划转和认证,保证建成一个投产一个;在今年6平方公里征地拆迁收好尾的基础上,再增加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同时完成20公里生态水和30公里环网路建设,为药都发展创造环境。
本溪市除下力气抓好药都自身发展外,还为药都建设实施“配套”。首先是聘请20名中外知名医药专家,组建医药产业发展顾问委员会,把脉开方,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其次是千方百计创造条件,积极争创国家级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以享受更多的政策扶持,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再是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加速拉动产业发展和沈本一体化进程。(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