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医药产业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独具影响力的企业已不再仅仅是企业家的企业,它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都牵动着产业的神经。解码这些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上市公司,或许可以让我们从其发展路径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国药集团整合造“航母”
2009年,国资委的一纸规划掀起了央企重组的序幕。到2010年,央企将减少至80~100家,在政府的推动下,国内医药行业央企整合消息频传,医药“航母”企业正在形成。
中国国药集团作为医药商业领域规模高达430多亿元的全国性龙头企业,旗下拥有两个A股上市公司平台,分别是国药股份和一致药业,在中国南北医药流通市场占据优势地位。除此之外,还有全国最为庞大的医药连锁企业,拥有国大药房、金象大药房等众多知名零售品牌。2009年9月,中国国药集团与国内最大的生物制品生产商——中国生物的“强强联合”将央企重组推向了高潮。对于以医药分销业务为主的中国国药集团而言,此番重组完成,不仅将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龙头企业揽入怀中,还践行了两年前通过并购加强工业板块的诺言,向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医药集团再进一步。
资本运作一直是中国国药集团的强项,从南到北、从商业到工业,演绎多少传奇。它与中国生物的重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医药行业的格局重塑。随着中国国药集团在商业与工业的进一步融合,有人预测,3~5年后,其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医药行业“航母”。
央企整合进入倒计时 国药集团正在进行内部整合
国药集团:第一批甲流疫苗已调出
国药集团启动甲流疫苗收储调运工作
中生集团与国药集团联合重组成功
上海医药倔强“圈地”
历时半年的漫长谈判,2009年12月25日,上海医药吸收合并上实医药和中西药业及非公开股份购买资产的方案终于获得了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这标志着上实系的“圈地运动”又下一城。
合并后新上药的医药商业业务主要来自重组前的上海医药,其分销业务具有自己的特色:如国内最主体的医药市场在华东,占全国市场份额的40%,而上海医药占华东市场份额的16%;从结构上看,上海医药纯销占比约7成,业务结构较优,纯销业务的毛利率也较高。目前,上海医药已经增资5家分销企业股权,工业资产涉及中药、化学药、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拥有16个亿元品种(不包括抗生素),有198个(包括156个独家品种)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含307个品种),拥有“清凉油”等中药保密品种8个,拥有“杏灵颗粒”等中药保护品种31个。预计2012年达到35个亿元品种,收入达到500亿元。
上海医药素来实行严格的GAP、GMP、GSP和GLP管理,技术不断创新,在国内外拥有良好的产品信誉度。它不仅拥有信谊、新先锋、雷氏、神象、华联等一批历史悠久的品牌商标,而且创造了诸多第一,形成了上药集团强大的无形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医药很难实现内生增长,未来新上药实施对外并购势在必行。
更多阅读
74亿打造新上医航母
上海医药航母出炉尚待时日
上海医药出资3600万元拓展物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