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次尝试借壳上市均告失败后,2月8日,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伦”)IPO终于获审通过。
“它的野心很大,根本不局限在大输液,或者说,大输液(100ml以上大容量注射剂)已经开始不是它的重点了。”评价此次IPO,一位接近科伦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注意到,科伦实际控制人刘革新目前持有科伦药业6193.73万股,占总股本的34.41%,发行后,刘革新仍将持有科伦药业25.79%的股份。
不仅如此,刘革新手中40%科伦集团的股份也使其成为四川科伦实业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而目前科伦集团是四川最大的医药综合企业。虽然此次上市,刘革新并未将商业业务注入上市公司,但其对于集团强大的把控权使市场对科伦下一步的借力整合猜想似乎也顺理成章。
“4年前,科伦就已经提出了‘蓝海商业联盟’的设想,去年他们又正式推出了‘中国蓝海医药A联盟’,把从药品制造商到一、二、三级连锁零售商的商业联盟股份化。”国药控股[30.50 4.81%]资深专家干荣富昨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科伦对于商业链条整合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下一步在商业上的投入和动作会更加频繁。
而实际操盘“蓝海”商业联盟的,正是四川科伦医药贸易公司总经理刘亚蜀——刘革新的妹妹,科伦对商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全国大输液产量为79.7亿瓶(袋),科伦药业产量为17.5亿瓶(袋)左右,12种主要大输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均列全国首位,其22%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是国内十大输液企业中其他9家企业之和,北京双鹤药业、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排在其后。
不仅如此,因为25个品种的大输液产品和67个品种的非大输液产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版),新医改对公司普药品种的拉动将效果明显。
但是,尽管坐拥国内大输液产能龙头位置,科伦也越来越清晰地感到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
齐鲁证券日前调研双鹤药业后认为,其目前的整体性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安徽双鹤、佛山双鹤、京西双鹤、新民双鹤以及北京双鹤输液基地的范围基本覆盖华东、华南、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中等地区。加之产品包装结构调整的速度优势,将扩大其在大输液市场的占有率。
此外双鹤大输液类结构调整效果明显,去年前三季度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玻瓶销售下降14%,塑袋增长31%,塑瓶增长26%,总体毛利率提高近1个百分点。
压力之下,科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此次深交所上市拟发行6000万股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所募集资金拟投于13个项目,项目总投资金额149107.33万元,包括大输液扩能技改、非大输液和研发投入三方面,其中大输液投入占募集投资总额的79.52%。
“资本市场助力下,大输液市场上,以双鹤与科伦为主导的全国垄断竞争格局将加速出现。另一方面,由于输液产品包装特殊性造成的运输半径问题,以及此前几年大输液行业的充分竞争,想吃掉另一方都会耗时耗力,也许反而会维持一定的‘平衡’状态,转而各自在其他产品市场上寻找机会。”干荣富告诉记者。(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