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基本药物制度在我省政府办的401个乡镇卫生院和1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实施,这554个基层医疗机构的所有药品全都实行“零差价”销售。基本药物制度能否彻底解决群众吃药贵的问题,成为赴京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焦点。抵京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建议,扩大基本药物的使用范围,提高使用层次,在此基础上,探索实行药品“倒招标”,这是解决群众“吃不起药”问题的治本之策。
背景一:有标底取代无标底遏制药价猛涨势头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老百姓看病贵、吃药贵、看病难的问题日益凸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此后历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在奋力疾呼政府要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先后20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但一直没有使群众感到“看病不贵”的轻松。原来,根子出在“药价虚高”的所谓新特药和由中介机构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上。
百姓常用的药品一降价,生产厂家就变换包装或改变剂型,以所谓的“新特药”面孔出现,主要成分还是那些东西,价格却成倍地攀升。同时,国家六部委要求的中介机构组织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无标底招标”,医院、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和医生组成了一个利益链条,于是药价越招越高,群众意见很大。
2007年,我省在完善安阳市卫生系统“有标底招药”探索的基础上,开始在全省实施由政府主导的全省有标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
省卫生厅规财处副处长李红星说,全省药品网上有标底集中招标采购,首先遏制了药价猛涨的势头,同时,挤出了很多药品虚高价格的水分。
据了解,2007年年底,我省进行了第一次全省药品有标底的集中统一招标,当时中标药品共有17258个品规,这些药品从2008年1月开始使用,中标价格比2007年平均下降16.6%,让利患者13.28亿元。2008年年底,全省进行了第二次药品集中招标,中标药品16660个品规,这些药品2009年开始使用,中标价格比2008年下降12.25%,让利患者18.37亿元。
背景二:基本药物制度再挤药价虚高水分
从我省连续两年“有标底招药”挤出的水分可以看出,药品价格平均比2007年下降了32.85%,下降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但是,这并不是药品的真实价格。全国人大代表、济源市市长赵素萍说,每年的全省药品集中招标,都能挤出百分之十几的水分,这说明药价还是有水分的。药价的水分有多大?赵素萍苦笑着说:“我们不是核算药品成本的部门,也不是药品生产厂家,不知道药品价格虚高的水分到底有多少,但是我觉得,目前的药品招标制度,就是有标底招标,也难以探到虚高药价的底儿。”
这绝非危言耸听。今年年初,我省完成了国家规定的296种基本药物(11种涉及艾滋病药、精神病用药的基本药物由国家统一招标)、共2349个品规的有标底集中招标。招标结果显示,中标的296种国家公布零售指导价的基本药物,涉及3311个品规,中标价格与国家公布的零售指导价相比,平均降幅为48%,挤掉了将近一半的水分。与乡镇卫生院药品现售价对比,平均降幅也达16%。初步测算,基本药物的招标,将让利患者6.8亿元。
建议一:扩大基本药物使用范围
“从统计数字和现实看,药价确实存在严重的虚高,但是我们正在一点点地往外挤虚高药价的水分。”全国人大代表、曾经就医改方案向温家宝总理面陈建议的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说,基本药物制度,确实是一种缓解群众看病贵、吃不起药的好办法,但是,现在基本药物数目太少,范围太小。
3月1日,我省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全省401个乡镇卫生院和15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全部配备307种基本药物。同时,各省可根据本地情况选择200种药物作为基本药物的补充,并实行零差价销售。郑州选择了200种药物作为基本药物的补充,目前,郑州市卫生局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考核,确定200种基本药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