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按病种付费和常见病管理按人头付费,以及将基于这两种付费体制的预付制等支付制度的改革建立起来。”卫生部部长陈竺8日在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及配合医改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而这个在此前一系列的医改文件中从未涉及。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分病种的医保支付方式的可操作性大大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的生存空间,同时释放“准全民医保”所带来的巨大报销费用压力。
统一临床路径杜绝“大处方”
公立医院改革,杜绝以药补医,是新医改的主要方向和思路,然而由于涉及补偿费用投入的问题,往往在这里或那里“卡壳”。陈竺坦承,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难点,也是重点。“目前公立医院有三个方面的补偿:政府的直接拨款、医保收入和以药补医。既然以药补医有严重弊病,我们就要想办法改革。”陈竺称,新医改包括支持设置必要的药事服务费,且在保障制度方面进行探索,给予医院合理的药事服务费以补偿。
相对外界已经非常熟悉,在医改方案中多次提及的“药事服务费”,陈竺透露了最新的补偿和医保支付方案思路。“卫生部现在考虑吸取国内外的一些先进做法,将大病按病种付费和常见病管理按人头付费,以及基于这两种付费体制的预付制,作为改革的内容建立起来。”
“常见病管理的按人头付费,应该可以理解为给医院的医保门诊统筹资金按人头划拨,相对比较机械,而按病种付费,弹性大、涉及面广,是各方的关注焦点。”广州某大三甲医院医务科有关负责人杨开怀(化名)向本报记者称。“这种付费方式根据诊断把各种疾病分成不同的组别,然后根据每一组别疾病合理诊疗方案的平均费用来制定收费标准。”
“按病种付费,思路是实现大病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每类病种的治疗以一个大的‘基础性价格’去约束医院,同时告知患者。”中央党校研究室博士、医改研究专家赵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赵杰称,这个思路至少有两大方面的意义,一是医院和患者间就治疗费用达成一定的共识,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另一方面,各医院间在病种医疗费用上形成约束和沟通。“虽然大城市、中等城市医院间的住院费用有一定差异,但是手术费用的差别应该是比较小的,制定行业水平的治疗费用标准存在可行性。”
怎么才能实现大病治疗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此,卫生部最近开始作出系列部署。
记者从卫生部官方网站上查阅发现,日前卫生部办公厅发布对心血管系统6个病种临床路径和对肾脏内科专业4个临床路径的通知。“卫生部陆续出台了多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其实就是为大病种的治疗制定一个标准化方案,里面可能包括基本的治疗用药、检查组合、手术、甚至住院的天数等等。”赵杰认为,以前有的地方医院自己也设定单病种付费,但是难以避免普通药当贵价药来用,治疗过程偏复杂等浪费的情况。“卫生部统一的治疗临床路径,可以理解为行业通用的、公用的,已经成熟成型的治疗立案。里面可能细致到治疗过程中,血管是从大腿插,还是胳膊插,用什么手术线逢合,创面如何控制等,不同的路径,手术费用大不一样。”
赵杰认为,既然有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就有了可计算的医疗成本,就有了行业水平的治疗费用数据作参照。“由此,大处方、大检查这些以药养医的怪现象应该会得到遏制。”
“按病种付费”也可提高医院积极性
“大病按病种付费,其实与广东去年中在省内试验推行的‘单病种付费’的改革思路是一样的。目标都是针对一些可以‘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的大病,将住院费用控制下来,从而减少医保在住院费用上的巨大报销包袱。”杨开怀(化名)向本报记者表示。
杨开怀称,去年3月底,广州市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医疗费用结算办法》(下称《办法》)。依照该办法,广州医保将对部分病种采取“单病种”的结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