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于国于民都是好事,对促进医药产业整合也十分有利。但要防止该项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走偏。”近日,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对媒体表示。
为确保基本药物质量和规范基本药物使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医药界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营造生产优质基本药物的环境
众所周知,基本药物使用广、用量大,其质量安全与基本药物制度能否顺利实施密切相关。实事求是地说,在基本药物生产中,绝大部分企业严格按照质量授权人制度,对基本药物从原料采购、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方面全程质量把控。如神威药业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纳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江苏万邦除生产环节外,还对产品销售运输是否使用冷链进行严控。但由于种种原因,“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仍使国内一些品牌药企不得不退出基本药物生产。
省级招标是新医改中国家允许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进行医改探索的一种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神威药业董事长李振江指出,由于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各地各自为阵,不仅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基本药物配送方式、配送费率结算办法不同,且一些省份出于地方财政的考虑,予以“地方保护”。如在招标采购中对外省招投标企业设置门槛。某省甚至在招投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本省药企生产的产品只要申报的价格不高于同类药品入围价,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可直接入围挂网;每个确标单位按药品通用名、质量层次、剂型各确定1家生产企业入围,本省企业同等优先。
“这样的条款限制,不仅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原则,损害了外地企业合法利益,同时也不利于当地采购更优质产品。”李振江说。
此外,药品招标采购沉疴——“唯低价是取”在基本药物采购中表现得更为严重。如50毫升输液产品招标价为0.37元/瓶;成本为2.64元60粒装的复方丹参片,地方政府限价为1.55元。其后果正如李振江所言:一是因价格过低,企业无法供货,出现弃标、“中标就死”现象;二是部分企业为了生存铤而走险,采取低限投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方法降低成本。
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董事长萧伟坦言,“唯低价是取”导致部分低水平质量监控小药企获得竞争优势,正规质量管理企业的优质药品难以进入主渠道,中标的很多是小企业的滥品种。康缘药业虽然参与基本药物生产,但一直用新药利润弥补基本药物亏损。
生产优质基本药物需要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全国政协委员、科伦实业集团董事长刘革新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统一的药品招标采购规范及科学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标准,在全国各地强制实施,以切实落实“质量优先”的原则。
全国人大代表、石药集团董事长蔡东晨表示,为保证药品质量,政府招标采购应设定一个底价。尤其是基本药物,不宜无限度地追求低价。另外,国家应合理确定统一的质量分级、标准和价格的分值,优先选择质量有保障的大型药企和市场信誉度高的名优药品。
部分代表、委员强烈呼吁,国家应该对低于生产成本报价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抽检和现场考察,以确保百姓用药安全。
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院长曹书杰表示,药品收入已占基层医疗机构总收入的60%,基本药物零差率后,补偿如果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无法生存。
卫生部官员今年也曾表示,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补偿机制,补偿资金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会很困难。
其实,各地都已自行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模式。但总体看来,补偿依旧以地方财政为主。不少地方财政官员表示,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后减少的收入由财政一家补偿的话,地方财力无法承受。而动用医保基金作为补偿的办法,也在业内引发了强烈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