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环境报道网一篇报道引起业内关注。该报道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内最大的污水排放户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至今仍在随意排放严重超标的有毒有害制药废水,对周围百姓生产、生活和健康,乃至对黄河中下游水质和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环保问题再次给制药行业敲响了警钟。
上述报道中提到,2009年9月中润制药因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致使托克托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受到冲击而瘫痪,也因此被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厅叫停整改,但“中润制药从2009年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生产”。同样的事件的发生似乎不是一两次了。2006年,中润制药(内蒙古)公司因违规超标排放至黄河灌渠引发群体性事件,被当地环保部门责令停产整顿。
近年来,制药工业,特别是原料药工业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2009年我国制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总量则占到了6%。环保问题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甘丽华说。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今年7月1日将全面强制实施,制药行业的‘双高’(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综合名录也在加紧制定中,如果企业再不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江苏一家制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社会对企业关注度的提升,企业一旦有违背社会责任的经营行为,不仅会受到政策层面的惩罚,同时也将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因此,企业在关键时刻要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决不能逃避。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有关专家认为,相对于其他行业,制药业的污染治理更为复杂,环保成本也会更大,这成为企业治污不力的关键因素。
国家环保部一位官员表示,制药行业已被列入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因此,对制药行业环境污染的监管将会越来越严格,屡触环保红线对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肯定有害无益。
事实上,此起彼伏的环保问题给制药行业敲响了警钟,而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对此进行深思:为什么在环保政策不断收紧的情况下,制药行业仍不断出现违规排放事件?甘丽华表示,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从宏观层面思考怎样进行有效管理。她认为,一方面,行业中有些品种虽有污染,但确实是百姓用药需求量大或无可替代的,限产将给临床用药带来不利。“像避孕药,生产过程中只有10%的收益,另外90%都是排放物,其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其他药物更大,但是不生产能行吗?”另一方面,制药行业的污染治理无论是从资金上还是从技术上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部门在治污的过程中,应注重“疏堵结合”,在限制企业排放的同时,加大对企业污染治理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帮助企业攻克环保难关。
“去年国家环保资金投入达4000亿元人民币,仅用于污染源的普查费用就达上千万元,如果这些资金更多一些投入到企业环保技术攻关中,对制药行业来说就能解决不小的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排污标准的提高给许多制药企业带来了压力,企业达不到要求,政府就应该给企业搭把“梯子”,“环保的目的不应是把企业打死,而是让企业达标”。
甘丽华表示,政府各相关部门建立起协作机制对制药业开展环保工作至关重要。“管理分散、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让企业无所适从。我们期待各管理部门建立一种宏观协调机制,科学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企业行为,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