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零售环节的高利润一直被上游药企看好。生产企业除收购连锁药店吸纳这部分利润外,最近又尝试大规模利用“家庭药箱”的模式,进一步吞吃终端销售的蛋糕。陕西一家医药企业计划3年内投入1.6亿元在全国100座城市赠送“药箱”,以后期“续药”的方式进行更低成本销售。然而专家提示,抛开医院和药店面向消费者,药企高利润也高风险。
药箱入户替代零售药店
记者日前在某医药论坛上获悉,陕西世强实业集团正在力推一项“家庭药箱”计划,把消费者家里的药箱变成其开进家庭的“小药店”,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药品配送、药箱管理业务。
该集团董事长李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药箱的营销模式采取先用药后付款的方式,让消费者免费得到药箱,日后根据需求更换、补齐长期服用的药品。“续药”的药品价格均低于零售药店,并向使用药箱的家庭收取每月5元钱的管理费。
此外,企业注意到了药店专业药师对消费者购药的专业指导,尝试实现此服务的替代。李昆计划,在药箱管理上加入“智能自助系统”,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网络视频咨询、定时提醒吃药、网络新医药信息和订购药品等功能。让专业人士进行管理,根据用户家庭不同、用药不同以及意见不同,录入、改编信息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企业而言,入户的药箱相当于抛弃了零售药店的售卖环节,假设药箱模式被广泛复制并生出多个衍生品种,如糖尿病药箱、儿童常见病药箱等,那么零售药店的空间将变得尴尬。
记者就药箱“续药”服务采访了消费者张女士,她表示,家中的老人患有糖尿病,需长期服药,记性不好,自己常特意打电话提醒老人服药,但工作忙时难免忘记。“如果家中有一个带定时提醒功能的药箱,老人买药、服药就方便多了。”她说。不过,她对药品的质量也表示担心:“毕竟药店里的药还是有监管部门来检查的。”
“续药”价格是市场价一半
药箱内药品的价格优势足以吸引更多消费者。记者发现,该药箱内的三精牌双黄连口服液,“续药”价格为9元/盒,同样规格和厂家生产的药品,在北京某药房网上药店的价格为16元/盒,便宜了近一半。药箱内其他药品价格均低于市场价。
该药箱内首次放置的家庭常用药品包括:家庭常备药品,如牛黄解毒丸、健胃消食片、双黄莲口服液等OTC药品(非处方药品),还有一个包含医用纱布、创可贴等急救药品的急救包,以及一瓶供服药用的饮用水。
该集团公布的资料显示,药箱计划在全国执行需要投入1.6亿元人民币。该药箱的制作成本约为100元,内置药品总价值约200元。日后如加上“智能系统”,每个药箱的总成本约2000元。那么,企业的盈利点又在哪里呢?
据该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药箱配置的药品是从厂家到患者,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销售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采用上述营销模式后,医药生产企业不必为零售药店的经营成本买单,也不必以并购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流通业务,即便以市场上一半的价格销售,仍然有利可图。
李昆介绍,集团已经用3年时间,以西安为样板考察了市场,完成了100万个家庭的网络建设。目前正计划在未来3年间完成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共计8000万用户的药箱网络建设,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在各个社区设立固定服务点、流动服务车或者分理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