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片12片一袋仅仅1毛钱,板蓝根颗粒一小包才7分钱,消炎利胆片100片仅1.5元……针对有些地方在药品招标中出现的“超低价中标”的情况,中国中药协会呼吁,药品价格制定要充分考虑药品最基本的成本,并给企业创新发展留出合理的利润空间,希望有关部门对“药价虚低”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在治理“药价虚高”的过程中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将给中药行业带来发展隐忧。
安徽惊现“超低价中标”,引发行业震动
近日,安徽省基本药物中标品种价格公布后引发了中药行业的强烈震动。以老百姓“抗病毒、防治流感”最常用的板蓝根颗粒为例,中标的某厂家生产的板蓝根颗粒所列出的价格的确令人咂舌,居然仅1.4元/包(20小包),而按照《药典》标准,根据目前市场价格水平核算的板蓝根原辅料成本都已达3.7元/包了,更不用说还要加上其他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税收及合理的期间费用与利润了。再比如,中标的消炎利胆片100片装价格仅1.5元,而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优质优价产品目录中的消炎利胆片价格为9~10元。参苓白术丸每袋100丸才0.45元;牛黄解毒片12片/袋仅仅1毛钱,而市场价格至少要在1元以上。这真让人感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70年代的物价水平。
其实稍有医药常识的人都会发现,这些中标药品的价格低得“太离谱”。这种明显低于成本价的中标药品,实际上属于“药价虚低”。
“离谱”的中标价格令不少业内人士及专家摇头叹息。
占据我国板蓝根颗粒最大市场的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知道这么便宜的板蓝根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消炎利胆片原材料成本就要5块钱,中标价还有一块多钱的,看了不是吃惊,简直就是头晕。他如果能生产,只有偷工减料。”一业界人士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超低中标价在中成药领域尤其严重,因为中成药的成本受药材价格、标准等影响很大,同样名字的药品,可能因为使用药材的不同价格差别很大。
北京一位三甲医院的院长则证实,“药品低价中标时,容易出现以劣充好现象。还有些药品由于中标价格过低,导致一些中标的廉价药,企业不愿足量供货,或出现中标后不供货情况。”
中国中药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药品招投标过程中,有些地方不考虑产品的科技含量,而将价格作为招标采购惟一的遴选标准,甚至将“低价中标”作为政绩来宣传,这或将导致某些医药企业铤而走险,以次充好,给群众用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超低价中标”恐带来以劣逐优灾难,危害重重
曾闹得沸沸扬扬的“芦笋片事件”等“药价虚高”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在近日安徽省基本药物中标目录中暴露出的中标品种“药价虚低”现象更为严重。
业内人士认为,在一片“降价”的呼声中,有些地方也在考虑如何借降价把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支出费用降下来。于是出现了在招投标过程中,有些地方不考虑产品的科技含量,将“优质优价”、“GAP药材生产”、“指纹图谱技术”弃之不顾,而将价格定为招标采购最重要的遴选标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唯价格论”必然导致某些企业铤而走险,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将得不到保障。
专家指出,在目前的原材料价格体系下,这样的超低成本药根本无法按《药典》生产,如果生产的话,有可能出现原材料以劣充好的现象,也有可能没有按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或含量生产,最终无法保证药品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