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卫组织最新预测,到203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将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这是记者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11月7日举办的“自由呼吸中国行”健康教育项目报告会上得到的信息。
以“自由呼吸,生命之树长青”为主题的“自由呼吸中国行”健康教育项目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倡议发起,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公司协办,旨在倡导公众正确对待慢阻肺,早防早治;呼吁患者树立长期规范治疗的正确观念,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今年,该项目在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东北地区的10家三甲医院开展。
近年来,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问题不断加重,慢阻肺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全球已有2.7亿人患上此病。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为8.2%,患病人数约为3800万。“许多患者首次就诊时肺功能就已经下降到正常值的一半,不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呼吸内科黄绍光教授介绍,高达75%的慢阻肺患者日常生活(如上楼梯、做家务、洗衣和穿衣)存在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此外,慢阻肺患者每年人均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1700元。
“自由呼吸中国行”开展的患者调查也表明,71.2%的患者认为慢阻肺限制了他们的运动和休闲生活,62.7%的患者认为慢阻肺给他们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45.8%的患者认为慢阻肺使他们的睡眠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其实,慢阻肺是可防可治的,而且要早防早治。”黄绍光教授指出,一项全球性研究结果显示,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如吸入激素联合吸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除了能帮助慢阻肺患者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外,还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如能长期坚持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也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自由呼吸中国行”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使公众对慢阻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是,“由于慢阻肺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公众没有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的习惯、患者在接受定期随访和长期规范治疗方面意识薄弱等,导致我国早防早治慢阻肺的任务依然艰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今后针对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应更多地深入基层开展。(生物谷Bioon.com)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2013国际临床医学科研选题与高质量论文发表策略研讨会 2013.3.30-3.31 中国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