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上海双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纳斯达克代码:CHBT,以下简称双金生物),近期不幸陷入一场涉嫌财务造假的丑闻,而今正面临遭遇集体诉讼的窘境。
记者获悉,9月初,美国Rosen Law Firm律师事务所代理了双金生物投资者Sarbeswar Mohapatra,于美国加州地方法院针对上市公司双金生物提起集体诉讼,并将该公司及公司管理层一并起诉。RosenLawFirm认为,双金生物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供的文件存在造假,通过夸大公司财务状况和商业前景的方式人为抬高股票价格。“如果集体诉讼成立并且取得官司的最终胜利,双金生物或将面临高额赔偿。”
不仅仅是Sarbeswar Mohapatra,在2008年7月10日至2010年8月30日期间购买过双金生物股票的所有投资者都包括在原告之内。
关键性报告
据悉,上述起诉书中援引了包括双金生物的各类公开文件、声明、向SEC呈交的文件以及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其中,引发这场集体诉述的关键点,即美国CitronResearch机构发表于8月31日名为《CHBT:门店在哪里?》的报告。
上述报告质疑双金生物在向SEC提交的文件中所提到的27家零售产品经销商和103家零售商店的真实性。报告中甚至配上了门店照,并指出这些门店有的并不销售生物制品,而是零食店。
9月1日,上述报告被火速传播至各大基金经理邮箱,在传开的报告中,Citron将一些双金生物公开门店的地址通过电子地图搜索后再次质疑:“门店在哪里?”
财务报告也频遭质疑。9月21日,罗氏证券分析师将双金生物的评级由“买入”下调至“卖出”,目标价由20美元大幅下调至8美元。报告公开当日,双金生物股价暴跌18%,至12.47美元;当周股价狂跌11%,至9.30美元。
10月19日,美国FinkelsteinThompsonLLP律师事务所称,正在调查双金生物此宗集体诉讼案。该事务所将对从2008年7月10日到2010年8月30日期间,双金生物出现的蓄意误报、遗漏公司真实财务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欺骗行为进行调查。
根据起诉书,该调查将涉及以下3个方面:第一,公司并没有如招股说明书中说的那样,在上海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开办零售店;第二,公司的财务真实情况与其对中国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有非常明显的出入;第三,公司没有按照招股说明书中声明的,将2009年9月募集的6900万美元用于扩张零售店以及其他销售点。
有业界人士指出,在美国上市的“造假”成本过低,且美国证监会无力就众多境外公司的日常财务情况进行核查,美国司法部门也无法挨个传唤境外公司责任人,“只要‘造假’成功一笔,几乎就够半辈子花了。”
公开资料显示,双金生物是一家生物医药保健品生产企业,于2008年10月23日通过反向收购在纳斯达克上市。
双金生物和美国合作建立的中国首家益生菌专卖连锁机构——“益生有益”在上海开了50家连锁专卖店,并成功拓展到吉林、福建、浙江、江苏等省,在全国形成了具近百家专卖连锁店的运营模式。
在Citron Research的报告发布当日,双金生物的网页曾经更新并罗列出100多家门店的地址。然而,Citron Research通过电子地图搜索后,再次对其更新的门店地址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