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儿童医院,上世纪80年代的细菌耐药率在10%以下,但是现在青霉素等耐药率达到了70%甚至更高,非常惊人。
进入初冬,由于北京天气骤变,市民王女士刚出生3个月的宝宝感冒了。当王女士来到儿童医院治疗的时候发现,宝宝竟然对很多抗生素具有天生的抵抗力。
“现在小孩生病都要输液,而且基本都使用最新级别的抗生素。一个新的抗生素研制成功至少得10年,童年就对顶级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些孩子长大后用什么抗生素?这种情况不改变,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无药可用了。”北京儿童医院一位临床医生无奈地告诉《北京科技报》。
而在广州市妇婴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曾抢救过一名体重仅650克、25个孕周的早产儿,头孢一代,无效!头孢二代,无效!头孢三代、四代,仍然无效!再上“顶级抗生素”:泰能、马斯平、复兴达……通通无效!后来的细菌药敏检测显示,这些新生儿对这七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再没有更好的抗生素可用了……不得已,医院只能让各种抗生素轮流上阵,以“车轮战”对付病菌,整整一个月才将新生儿的感染控制住。媒体形象地称这些儿童为“耐药宝宝”。
“我国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也是造成‘耐药宝宝’的一个原因,我们儿科更是‘重灾区’。”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近日在“2010年全国流感防控会”上说。
据杨永弘介绍,北京儿童医院日门诊近1万人次,其中1/3的孩子需要输液,而输液就可能有抗生素。据2009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门诊病人的调查显示,抗生素使用情况总体是上升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报道的2~8倍。
“抗生素滥用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细菌耐药。”杨永弘告诉《北京科技报》,在北京儿童医院,上世纪80年代的细菌耐药率在10%以下,但是现在青霉素等耐药率达到了70%甚至更高,非常惊人。
另外,除了人类滥用抗生素外,专家还注意到产生“耐药宝宝”的原因和婴儿母亲的食物密不可分。孕妇在吃大量抗生素残留的肉蛋禽时,很可能将这些抗生素摄入。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也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生态与环境经济室尹晓青副研究员曾经对山东、辽宁的部分农村的畜禽养殖户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为了避免感染疾病,不同类型的生猪养殖户广泛使用工业饲料。工业饲料一般被认为是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添加药物的载体。在被调查的养殖户中,有50%的养殖户在饲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耐药宝宝’的产生和我国饲养业滥用抗生素有很大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常碧影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
常碧影说,饲养业中主要把抗生素放在饲料和兽药中。饲料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够起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效率,预防疾病等作用。
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最早来源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将生产抗生素的废渣当作饲料喂猪,可使猪或其他动物长得更快。后来,他们把所有抗生素发酵残渣都用作了家禽、家畜的饲料添加剂。
“这种添加剂是人工合成的,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了抗生素残留。动物源性食品中发生抗生素高残留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常碧影说。
抗生素长期使用和滥用不仅使家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而且还能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使动物死亡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