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东阿阿胶发布公告称,阿胶块出厂价上调幅度不超过60%。事实上,整个去年12月份,市场上就到处流传阿胶大幅涨价预期。资本市场与流通市场对此意见纷纭。简单的说,分歧集中在四个方面:
分歧一,阿胶的不断提价将流失客户,提价不一定可持续。
对此,东阿阿胶秦玉峰的答案是:阿胶的提价是伴随着客户群而转移的,销售对象从原来的经济实力较弱的广大农村中年妇女转移到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城市白领身上,伴随着客户群转移的是销售终端的转移,从覆盖广大农村的30万家药店缩减到以城市为主的3.8万家药店。该客户群转移过程仍在继续中,这是阿胶持续提价的基础。
这个问题还可以换一种算法。从消费人群变化来看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假设每个消费者每年服用1 斤阿胶,目前公司阿胶供给仅能满足400 万人群需求,公司通过营销阿胶文化锁定高端消费群体,使得阿胶的价格由最能够消费得起阿胶的400万人群决定。
准确的说法是,这400万消费者才是推动东阿阿胶价值回归的决定性力量,价格回归不过是其中表现形式之一。因为阿胶与粮油米面等必需品不一样,是可选择性产品,你可以选择买,也可以选择不买。东阿阿胶的态度与决定,起不了决定性作用。不论我涨价还是降价,最终交易权在消费者手里。消费者认为这个产品值这个价格,他自然会去买,否则,就会抛弃。这几年来,东阿阿胶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旺季断货成为常态,结论只有一个,就是消费者认同这个价格,认同这个价格所代表的价值。
阿胶历史价格涨幅不大,远低于虫草价格涨幅:我们统计了历史上的阿胶、虫草价格,并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对比,我们发现从1985年至2009 年,阿胶价格上涨12倍,虫草价格上涨120 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上涨23倍。
阿胶价格涨幅不仅远低于虫草价格涨幅,还低于收入涨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养生意识逐步提高,对传统补品阿胶的认识和需求增加,我们已经欣喜的看到阿胶服用人群正在由中老年人逐步向年轻白领转移,消费群体的变迁带来阿胶价格承受能力的提高。即使阿胶价格上涨至每公斤2000 元,按照每年服用1 斤计算,日均服用金额仅3 元,也并不算高。
分歧二,传言经销商屯积大量货源,再次提价将遇到困难。
对这个问题,最有资格回答的是东阿阿胶营销副总程继忠,此人从事医药营销管理二十多年,擅长渠道管理、OTC 深度分销,曾在葵花药业、步长集团负责营销工作,是“控制营销”理论创始人。程继忠到公司后,开始实施控制营销,通过控制产品质量维护品牌形象,通过控制渠道秩序,实现阿胶产品定向、定量、定价销售。他的做法显然有效:
>控制渠道价格:医药公司单独让利属于恶意违约。
>控制OTC 零售价格:确保零售商获得合理利润空间。
>半个月的安全库存和二维码技术,防止窜货,保证产品流向真实。阿胶加价销售,逐步取消返点。阿胶高端市场寸土不让,低端市场拱手相让。
>取消药材市场销售,防止扰乱公司价格体系
由于渠道通畅,公司在每次提价前,都能够通过控货达到渠道饥饿的效果,避免了因提价而导致的串货和价格紊乱等现象,保障了经销商和零售商的收益,达到了公司、渠道和终端三方共赢。
来自招商证券的草根调研也表明,阿胶的终端情况良好,该传言不属实,阿胶的提价不存在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