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4月以来,强生公司旗下的麦克尼尔公司已经召回超过40种儿童非处方液体药物,一家制药厂被迫停产,2010年的销售额也因此减少6亿美元。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对于强生连续多次主动召回产品,国内企业需要学习之处在于国外企业的责任心以及对老百姓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但国内企业大多数都是小企业,企业“小、散、乱、差”严重,在这些企业连自身的发展都有不少压力的同时,强调药品“主动召回”无疑是天方夜谭。
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国内的药品生产企业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所以让企业主动召回缺乏环境;另一方面,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的安全意识淡薄,而召回药品不但会让更多的消费者对药品的安全持怀疑态度,另外药企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用于药品召回的各个环节;而国家对于药企不主动召回药品所做出的惩罚性条款也没有威慑力,这一系列原因都使得国内企业对药品的主动召回少之又少。
目前,虽然国内一些企业建立了过期药品的回收制度,但这并不算是一种召回,充其量算是回收。因此,国内药企应该建立自身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在药品的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随时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进行召回;其次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对药品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主动负起责任,树立起一个大企业的形象。
郭凡礼指出,国内《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已经出台3年,但是对于没有主动召回问题药品的生产企业处罚太轻,比如《办法》中提到的“药企发现药品存在安全隐患而不主动召回药品的,责令召回药品,并处应召回药品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这样的惩罚力度根本不足以引起药企的重视;其次,虽然《办法》中提到了药品召回的责任主体、范围、时限、分级等各个方面的规定,但是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缺乏药品召回的大环境,这将显著影响药品召回的效果。(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