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就双薪咯,但纳税都纳了几千元。”在本报开展各行业年终奖调查之际,诸如默沙东、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员工对记者表示“自身福利不好”,而这一结论招致广东本土医药企业的“拍砖”。
尽管看似跨国药企与本土药企的年终奖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但记者亦了解到,前者给予员工的好待遇正“每况愈下”,各家跨国药企的年会多从国外转战至国内,节约成本声音弥漫。
外资普通医药代表领万元以上红包
莫委(化名)在默沙东供职三年,今年他因为业绩超额完成获得了天梭表的奖励,在北京开年会的时候,他和他的团队都感到了工作给予的“光荣”。
他对记者表示,超额销售奖励让他在疲倦时充满冲劲,而据说天梭表一个季度就会发一次。
谈及年终奖时,莫委显然没有季度奖来得兴奋,他说,“就是双薪,加上一千元的普通补贴,但光税就上缴了几千元。”
莫委自称月薪约有五六千元,双薪也就是万元左右,全加一块儿,年终奖也就万元出头。
在勃林格殷格翰做医药代表的小方昨日也对记者抱怨,“上个月工资给了双份,其他就没了,去年还发了购物卡。”
阿斯利康的李先生也表示,自己只拿了双薪。
尽管都是领双薪,但跨国药企的年终红包厚度会随着职位的不同而水涨船高。莫委就很羡慕其主管的年终奖,“他一个月奖金不算,工资就有两万元,年终奖怎么也有四万多元。”莫委说,“不过他压力大,每个月包几百万元的销售额。”而西安杨森的小郭则对记者表示,他们年终奖要到今年3月份才正式下发,他估摸着自己大概也有两万元到三万元不等。
小郭说,“其实还是看你在哪个部门的,药品部就高一点,保健品部就低一点,因为他们做事少嘛,有些年终奖也就几千元。”
记者发现,就算表示仅去年12月拿了“双粮”作为2010年终奖,也超过广州年终奖人均金额。某网站发布的《2010企业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今年广州年终奖人均金额为4486元。
本土药企称“我们以不发年终奖为耻”
跨国药企叹息福利不高,在记者采访的广东本土药企员工眼里,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广东某药厂的陈平(化名)面对记者的询问,叹了一口气,“没有年终奖啊,我们跟外企不同,国企是没有年终奖的。”
据陈平介绍,该公司实行的是“承包制”工资体制,即没有底薪、没有报销,只有提成。“做多少就有多少咯,不做就喝西北风啊!”
陈平解释自己是不跑医院端口的,只是卖一些普药给销售公司,所以很惨淡。虽然说,与“医”沾边的销售部门,年终奖都较为丰厚,有区域销售经理就表示,只要他手下的医药代表提前完成了医院销售任务,最高可拿到30万元的年终奖,最低也有10万元左右。但是,记者昨日采访我市的一家医药公司却得到如是回答,“上头说了好久,可就是一推再推,不知道什么时候发,也不知道发多少。”
该人士抱怨说,工作一年多了,一直勤勤恳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我很动摇,我甚至都不想干了。”据悉,其去年一年的工资总数不到5万元,而其同届进外企的同学已经表示再干一年,可以买30万元左右的车。
会不会因为你是基层,所以没有年终奖呢?面对记者的疑问,该人士称,其部门同事均没有收到年终奖,而且干了几年的老员工的年薪也不见得高过他多少。
“其实发不发年终奖跟我们老板的态度有关,跟集团的制度也有关系,但还是不爽,公司去年也不是效益不好啊。”上述人士最后愤慨了一句,“我们以不发年终奖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