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指南》中增加了两种新的抗病毒药物,一个是替比夫定(素比伏),另外是替诺福韦。这两种药物上市比别的药物要晚一些,新的药物有没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或者优势?
窦晓光教授指出,我们知道第一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是在2005年发布,替比夫定(素比伏)在中国上市是2007年,替诺福韦目前在国外已经上市,在中国主要是用于治疗艾滋病,乙肝的适应症还没有批准。现在有了五种核苷类似物,我想这五种药物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07年替比夫定(素比伏)在我们国家上市,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三年,有大量的患者服用,临床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它有两个特点区别于其它核苷类似物。第一个,抑制病毒的同时我们看到它的e抗原转阴率高于其它的核苷类似物。第二,在e抗原转阴的同时伴随着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在同样的临床实验当中如果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治疗,它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相对比较高。
经过这三年的观察,包括我们国内有很多临床研究也在报道,临床上如果选择免疫清除期的患者进行治疗,替比夫定(素比伏)不但能够达到HBVDNA抑制在检测线以下,在同时发生e抗原消失和血清学转换的比例是高的,也就是通常说的“双达标”。未来如果我们应用替比夫定(素比伏)治疗,患者容易达到停药标准,从而实现停药。
替诺福韦虽然没有用或者在国内用的病人比较少,但是在欧美他们有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它的抗病毒作用是很强的,但是它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并不高于其它药物。2010年美国肝病年会公布了它4-5年的治疗数据,没有看到这方面有凸现的优势。
另外,这两个药物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安全性,是一个妊娠B级药物,在孕妇中应用相对安全。
我们所谓的优化治疗就是无论选择哪种药物抗病毒治疗,我们会在治疗过程中对疗效进行一个评价,当然每个药物评价的时间点不一样,有的药物三个月评价或者半年评价,也有的药治疗一年评价。
总体来说,对于核苷类似物治疗半年的时候,如果HBVDNA没有下降到检测线以下,我们就定为应答不佳,这样的患者多数要采用联合治疗。但是替比夫定(素比伏)不能和干扰素联合,否则会增加不良反应,这个也是明确的。(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