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防患”责任
“全球第一支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将有望在中国率先上市。”
2010年岁末,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由设在国药集团下属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国药、中生)的新型疫苗国家工程中心研究开发的EV71型灭活疫苗(手足口病肠病毒71型),获得临床研究批件,即将进入临床观察阶段。
这是我国疫苗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3月这一疫情在安徽阜阳暴发,并夺走了23名儿童的生命。一时间,为人父母的谈“病”色变。随着重症病例数的攀升,一些地区卫生局甚至联合市教委发出让幼儿园和小学停课的通知。
两个月之后,卫生部将其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防治;国家科技部紧急立项,启动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应急项目“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
通过专家评选,中生成为这次产学研联合攻关课题组的牵头单位。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只是国药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科技创新战略任务之一。据悉,国药也是2010年9月集中开展的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的任务承担者。1亿多人次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对国药集团的生产、质保、仓储、冷链运输能力提出了巨大的考验。国药通过统筹规划、全局一盘棋顺利完成了任务。
在外人看来如此庞大的任务,无疑是利润丰厚的香饽饽。殊不知,国药承接的更多的是责任。国药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石晟怡表示,由于计划免疫苗的价格严格受到国家的控制,而各方面成本又都在不断攀升,导致一类疫苗的利润非常低。因此,全国只有国药集团旗下的上海、武汉、兰州生物制品所和天坛生物(600161)成为我国生产供应麻疹疫苗的主力军。“虽然1.1元/人份的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利润可言,但是作为一家中央企业我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此次手足口病灭活疫苗的科研投入,更是高达1个亿。“2010年手足口病在全国暴发了12万例,比2009年上升40%。该项研究将对疫情的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国企对民族产业的引领作用,真正储备了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力量。”
据了解,目前国药生产供应所有的计划免疫疫苗品种占有80%的一类苗(由国家采购、免费接种)市场;占有超过30%的份额的二类苗(消费者自主消费)市场。
注入科研“血液”
“只有有了一个高水平的医药科研机构,国药才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健康平台。”“现在国药80%的利润来自商业,如果能在研发和工业上有进步,那国药的整体实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之前,国药董事长宋志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手足口病疫苗研制中,国药扮演的重要角色正是得益于高水平的医药科研。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并指出在生物产业方面,要“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国药于是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将生物制品作为集团“十二五”发展重点,整合集团生物制品资源。力求在“十二五"期间生物制品业务有更大的发展。
2010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重组进入国药。作为央企序列中唯一的医药行业科研院所,上海医工院的医药研发能力在国内同样首屈一指,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
上海医工院强大的科研力量,成为国药集团的产业发动机和裂变器。随着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加入,国药集团重新整合科研资源成立了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下简称“中国医工总院”),重点加强了集团内科研与产业的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联合重组。仅一年多时间,医药央企实现“5变3”。最终形成了国药、华润、通用三足鼎立的局面。石晟怡介绍,整合后的国药把更多资源投入到自主创新方面,加快建设科研开发体系。
整合后科学技术与产业紧密对接,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开始提速。2010年12月21日,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与美国哈博生物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按照合同约定,美国哈博生物公司将三个已在国外进入II期或III期临床药物的中国专利许可给该院。这些品种可分别用于治疗抗肿瘤、抗糖尿病、抗感染等疾病。引入这些品种的中国专利许可后,中国医工总院将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进行深入研发、工艺改进以及生产销售。此举开启了中国医工总院从国外引进成熟品种中国专利许可的先河,丰富了新药研发的渠道,加速了中国医工总院新药创制的步伐,提升了中国医工总院在创新药物研发领域的实力。
【生物谷特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