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传声
甲流发病率高、重症病人多可能与打疫苗少有关。提醒市民,目前的普通流感疫苗对甲流是有一定效果的,一般疫苗只有一年的免疫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健康档案的建立,可补充我国某些重大传染病和重大慢性疾病相关流行病学的数据,为重大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王江滨
8年前,我国遭遇到一种名叫SARS的传染病袭击,因毫无准备而付出了沉痛代价;而2009年,面对席卷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国成功地打了一场阻击战,向世界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6年期间,从SARS到甲型H1N1流感,从“遭遇战”到“阻击战”,中国传染病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控能力的提升,正是“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的一个缩影。
“通过‘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我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跨部门、跨学科传染病防控支撑技术平台,实现了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由点到面的提升。”该专项技术总师侯云德院士日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专项紧密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染病防控实践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强化顶层设计,着力技术创新,创新组织实施机制,整合全国优势科技和产业资源,初步建立了具有举国体制特征的传染病防治科技支撑体系,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为有效降低“三病两率”(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发病率、病死率)提供了重要支撑。
抓住传染病防控“牛鼻子”,降低“三病两率”
如何提高我国重大传染病以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诊、防、治的水平?“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结合我国严峻的传染病防控形势,加强顶层设计,选择三个‘难啃的骨头’进行攻关。”传染病专项总体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说。
金奇所指的攻关重点就是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结核病。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艾滋病毒感染人数估计超过70万,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和慢性肝炎患者近1亿,网络直报的发病人数仍居高不下,肝炎慢性化问题日趋严重;结核病年发病人数超过百万,耐多药结核的人数居世界前列;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传染病专项就是要抓住‘三病两率’这个‘牛鼻子’,在攻坚克难中形成技术体系、增强防控能力、锻炼创新队伍,带动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整体水平的提升。”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赵清华处长说。
“防控传染病有3个渠道: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侯云德指出,根据当前的科技进展,目前采取的策略是:控制艾滋病以阻断传播途径为主,并对现有感染者开展积极治疗;控制乙型肝炎则以推广和改善疫苗免疫、减少易感人群为主,同时提高诊治水平;控制结核病以改进诊断技术,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控制传染源为主。目前,专项“十一五”计划目标已顺利实现。
金奇告诉记者,我国在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研究上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阶段性成果,如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并适合国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核酸血筛检测体系;采用国产一线药物治疗成人艾滋病;艾滋病疫苗临床试验顺利推进;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案使病死率下降20%以上,乙肝免疫新策略将大幅降低新发感染率;成功研制系列结核病诊断产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项研究提出加大免疫剂量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新策略。”侯云德解释,通过研究发现乙肝疫苗10微克剂的免疫效果优于现在推行的5微克策略;又研制成功60微克高剂量疫苗,一针注射的效果达80%以上,初步解决了疫苗接种者免疫低/无应答的难题,有望大幅降低乙肝的新发感染率。该策略已被建议应用于“十二五”国家乙型肝炎防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