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WHO希望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疫苗,但其提出的严格审核要求,令国内疫苗企业倍感压力
3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疫苗预认证申报程序培训班”在北京召开。在此次培训会上,国内36家疫苗企业相关人士全部到场,无论是合资的浙江诺华天元、赛诺菲巴斯德,还是“中生系”的天坛生物,以及先声旗下的江苏延申,都对WHO的国际大单充满期待。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早就对中国疫苗的生产规模和价格优势寄予希望。在培训会上,国际疫苗市场的“大买家”—— WHO疫苗监管体系评估专家组组长贝尔加比毫不掩饰其对于“中国制造”的期待,他坦承:“全球的疫苗供应并不充足,一些大公司垄断了市场,因此采购费用很高,WHO希望中国能向国际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疫苗,就像中国向全世界提供了其他产品一样。”
但在产能和价格之外,还必须考虑疫苗质量。贝尔加比表示:“我们需要最好的产品,这也是我们要对中国疫苗进行评估的原因。”
虽然WHO望眼欲穿,但预认证对于质量的高要求却把不少国内企业“震”住了。在现场,WHO给与会企业发了英文表格让企业填写,面对涉及管理、行政、商业和监管基础设施、GMP、上市后监测等43项问题,不少企业已经深感压力,某企业代表认为:“要求太严格了,可能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标。”
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秘书长顾维军表示:“中国疫苗要想大规模走出去,仍有较长的路要走,还得有四五年的准备时间。”
WHO期待中国疫苗
据记者了解,实际上,现在许多贫穷国家的疫苗供应极为缺乏,甚至没有疫苗生产能力。据盖茨基金会CEO杰夫·莱克斯介绍:“因缺乏疫苗,仅轮状病毒和肺炎球菌每年便夺走约200万儿童的生命。”
因此,这些国家的疫苗采购严重依赖联合国机构。据WHO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专家Nora Dellepiane介绍:“在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84个国家和地区的疫苗完全依赖联合国机构采购;65个国家可以自行采购,但需要WHO对疫苗质量监管提供帮助;只有44个国家有能力在本国生产、销售合格的疫苗。”
随着这些国家人口不断增加,联合国机构的疫苗采购量也逐年扩大。2008年,世界最大的疫苗采购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全球采购了26亿支疫苗,价值达6.33亿美元;2009年,其疫苗采购量增加到29.9亿支,价值达8.06亿美元。
但联合国同样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以小儿麻痹症疫苗为例,杰夫·莱克斯曾在一封公开信中对发达国家提出过含蓄的批评:“当前世界上居然缺少最终消灭小儿麻痹症的资金,现有资金甚至不足以支持明年夏天以后的所有疫苗接种。令人震惊的是,过去几年中,来自八国集团的资助实际上是不断减少的。”
据记者了解,相较于罗氏、强生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疫苗售价,中国疫苗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以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为例,2011年,美国疾控中心的采购价为18.637美元/支,而2009年中国发改委规定的政府疫苗出厂价格仅为每支20.8元,只有美国同类产品价格的1/5。与此同时,中国疫苗的产能也不可小觑,由于中国已经对多项基础疫苗实施计划免疫,因此,中国疫苗企业发展迅速,据统计显示,中国现有疫苗生产企业36家,其生产能力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制药强国。
作为WHO疫苗采购的赞助方,盖茨基金会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中国慈善之旅中曾重点考察疫苗生产体系。他曾多次表示:“特别希望中国强大的疫苗生产能力能够帮助非洲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