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发改委统一要求,3月28日起,一些用于治疗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的抗生素和循环系统类药品最高零售价格开始下调,共涉及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规格,降价的平均幅度达21%。这是1997年来,我国第27次降低药品最高零售价。但据多家媒体报道,药品一降价,就断货,继而在市场上彻底消失。
大药房:很难买到“降价药”
本次降价涉及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罗红霉素、硝苯地平、氧氟沙星、土霉素、阿奇霉素等常用药品。“降价令”执行一个多月,市场情况如何?记者昨天走访申城部分药房,发现很难买到“降价药”,一般只有平价药房才有货。
记者针对常用消炎药罗红霉素展开调查。此次降价名录中,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生产的150毫克罗红霉素胶囊最高零售价降至23.5元,50毫克的降至10.1元。延长路一家华氏大药房的营业员说,店里从没进过罗红霉素。汉口路河南中路口的雷允上药店则称罗红霉素10元,但断货。福州路的国仁药房也没有罗红霉素,记者问营业员有没有跟罗红霉素疗效差不多的药,营业员推荐了四五种药,最便宜的也超过30元。
降价名录中,上海罗氏公司的头孢曲松降幅较大,单价从90多元下调至60多元,记者走访了几家药店,得到的答案一样:“没货。”降价名单中较常用的降糖药“二甲双胍”片剂(0.25g×24片)最高零售价为5元,但多家药店营业员都表示“店里没进过这种规格的货”,其他规格的倒有不少,比如0.5g×30片的二甲双胍缓释片售价为25.6元。
平价药房:货品相对齐全
与大药房情况相反,在一些连锁平价药房,降价药相对齐全。在松花江路营口路口的一家平价药房买药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她有高血压,经常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这种药也在降价之列,每盒降了2元左右。李阿姨说,以前吃过其他几种降压药,可在几次降价后,都几乎买不到了,或是改了其他名头后,提价销售。她很担心,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会不会也改名提价。店长坦言,店里卖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确为降价销售,售价比进价还低,属于亏本销售。“利润少,大药房一般不愿卖这种药。”还有一种复方利血平,前几年降价后上海已没有厂家生产,药房不得不到全国市场去“淘药”,为断货的降价药寻找替身。
限制药品:改头换面再上市
业内专家透露,如今的厂商很机灵,同一品种药品,给医院和药店的药都不是一种规格,降价后改头换面再上市,价格就不再受降价限制了。换“马甲”的形式挺多,有换剂型、换包装、换技术等,这样一来,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药企、药店、医院都不吃亏,唯一吃亏的还是患者。物价部门则表示,由于抗生素等药品的实际成分和功效类似,生产厂家很多,可替代性强。不排除由于市场竞争等原因,少数厂家停止生产部分利润减少的药品,并不一定会影响市场供应。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实施了相关办法,限制药品改头换面重新上市的行为。(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