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制药工业网】去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骄人战绩,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增长率高达23%。相关上市公司2010年的业绩亦水涨船高,增速普遍在30%以上,乐普医疗、鱼跃医疗、新华医疗营业收入增幅分别达到36.25%、64.33%和51.52%。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医疗器械占医药总市场的比例仍小,未来成长空间巨大,今后五年规模甚至有望翻一番。在医改的推动下,基层建设将大力推动低端设备市场成长,中低端市场可谓商机无限。与此同时,家用医疗器械的市场前景也被普遍看好。
2010跑得最快
2010年,医疗器械板块跑得最快,共实现营业收入67.22亿元,同比增长29.39%;行业平均毛利率为40.64%,同比上升了0.15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增长24.39%,增幅在医药行业6个子板块中排名第一。
具体到相关上市公司,具有较强进口替代效应的乐普医疗,以及具有政策导向的鱼跃医疗、新华医疗等上市公司都受到了市场追捧,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年报数据显示,2010年,心脏支架系统领军企业乐普医疗,凭借产品较强的进口替代作用,实现营业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36.2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10亿元,同比增长40.47%。与此同时,基础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鱼跃医疗,受益于政策面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64.3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60.01%。新华医疗作为新版GMP实施的受益企业,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2亿元,同比增长51.5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6035万元,同比增长46.18%。
国家新医改投入、人口老龄化和居民保健需求增长,成为拉动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这是业内的共识。天相投顾特别指出,2011年新医改提出大力发展县医院政策,受益于县医院建设对医疗设备、仪器、材料的需求增长,医疗器械业绩将更上一层楼。国家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将持续释放。
与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42%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仅占医药总市场规模的14%,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西部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且医疗系统正处于完善过程中,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年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Frost&Sullivan则预测,从现在到2015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将翻一番左右,达到537亿美元。
[1] [2] 下一页
2011角力中低端
国内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被GE、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外资公司把持并非新鲜事。但眼下这些外资公司也开始把目光聚焦于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日前在深圳举办的第65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GE、飞利浦、佳能、锐珂等外资厂商竞相展示针对县、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发的新品以及包括金融服务、医疗信息化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
不久前,作为全球高端医疗器械霸主的GE医疗集团还宣布了开拓中国农村基础医疗的“春风计划”,该计划将推出符合基层医疗市场需求的高性价比产品、健全基层医疗机构覆盖网络、推广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强化基层服务和培训。今年年内打算建立5个医疗信息化试点和7个乡镇卫生院示范项目,并要开展300多场对于农村基础医疗的培训。
分析人士指出,在国家大力推进医改,发展基础医疗保障的大环境下,医疗器械的刚性需求正不断增长,县城、乡镇的基层医疗机构将是医疗器械市场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国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达到8万多家,其设备添置、改造、更新换代的需求缺口庞大。而这也正是一向专注于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外资企业将目光投向基层医疗市场的原因所在。
外企对基层市场蛋糕的“窥视”,无疑将加剧国内外企业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的角力。有市场人士指出,国产仪器具有较强的性价比,在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也有专家表示,我国民族医疗器械产业尚未形成标志性产品,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少差距,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同样处于劣势。
对此莫尼塔医药行业分析师沙江表示,国家可利用医改之机,引导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国产医疗设备。国内相关生产企业则应抓住新医改的契机,将技术和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迎接外企进军中低端产品所带来的挑战。
据了解,科技部和卫生部日前在重庆联合组织召开了“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现场交流会,一些地方政府也在推行国产医疗器械送基层活动。受益于基层市场增长,2011年第一季度医疗器械板块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19.61亿元,同比增长40.06%。
具体到品种而言,沙江对便携式家用医疗器械的前景最为看好。近年来,各种家庭医疗器械的研发得到快速发展,电子体温计、血压计、血糖仪、疾病监控系统等便携式医疗设备进入越来越多的家庭。而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收入增加、保健意识增强,正是医疗器械便携化、家用化的强劲推动力。
“2011’国际药物制剂与药用辅料发展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