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工作正在进行中。”5月17日,北京市卫生局内部负责协调医师出诊管理、改善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人士透露了该项工作的进展。
这天,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师出诊管理、改善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已发布19天,距离其正式施行还有15天。该《通知》,被业内视为提高门诊服务效率、改善医院门诊就诊秩序的有力尝试。
挖掘诊疗潜力
“简单地说,就是鼓励医生多出诊。”对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师出诊管理、改善预约挂号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的要求,北京市卫生宣传中心主任马彦明认为主要是针对目前供需矛盾紧张,引导医院挖掘诊疗潜力、提高服务能力,让医生多把精力投入到诊疗上,为患者服务。
事实上,《通知》中较为引人瞩目的、反复被媒体提取的字句也正是:在原有基础上使医师整体出诊时间提高50%。
然而,“出诊时间提高50%”,与惯常意识中的大医院门庭若市、挂号台前人头涌涌、专家号难求等情形相比较,不由让人疑惑: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出诊时间,可能吗?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三级医院平均每位医生1天的门诊服务量实际上只有十几人次,平均每个医生管理的床位不到2张。不过,马彦明告知《医药经济报》记者,上述数据计算有误差。“该数据是把北京市诊疗人次和病床除以执业医生总数得出的。”马彦明分析指出,实际上在计算医生总数时,把执业药师和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也涵盖了,而不仅是具备门诊出诊资格的临床医生。
尽管官方尚未公布医生每日的门诊服务量,但马彦明推测应当不止十余人次。据其解释,“出诊时间提高50%”是从整体考虑,把副主任及以上的医师调动起来,让原本出诊少的医生多出诊。而在《通知》中也着重提出,对于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保障疑难病例诊治、病房查房、手术和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主任医师出诊次数平均每周不少于3个半天,副主任医师出诊次数平均每周不少于5个半天”的具体要求。
此外,《通知》还明确要对专家出诊严格管理,专家平均每月停诊不得超过1次,并严格专家停诊审批,执行停诊后补诊制度;同时,提出要合理编排专家门诊上下午开诊班次,进一步提高专家门诊下午的开诊比例,医院每周专家门诊的上下午开诊比例应达到1∶1;并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在下午16点后或晚间开设知名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
记者了解到,此次加强医师出诊管理、改善预约挂号服务将率先在北京21家市属三级医院实施,考虑到该项工作涉及各医院人事安排,因此主管部门预留了1个月左右的调整时间,至今年6月1日才正式施行。
引导有序就医
同时开始调整的还有预约挂号服务:从今年6月1日起,北京市卫生局直属21家三级医院将首先扩大预约挂号服务范围,全部门诊号均纳入预约挂号之列,同时采取层级就诊。
其中,“层级就诊”是北京市近期以预约挂号工作为抓手强化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该措施主要是为了提高专家门诊效率,打击倒号行为。
如何解决大医院挂专家号难的问题,一直是医院管理者的困扰。针对专家号源无法满足患者群需求的情况,北京一家三甲大医院的管理者坦言:“我们就是让专家24小时不休息,也看不完这么多的患者。”
因此,《通知》提出知名专家、教授门诊应取消对外窗口挂号,推行层级预约诊疗管理模式。简而言之,知名专家、教授按专业分组成立诊疗团队,患者若想看知名专家、教授,需先挂相应诊疗团队的普通门诊或专科门诊,由首诊专科医师进行初诊,然后根据患者病情预约相应的知名专家、教授门诊。对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由接诊专科医师预约知名专家、教授的特需门诊或疑难疾病会诊。复诊由专家直接为患者预约下次就诊号源,以提高专家门诊效率,打击号贩子。《通知》要求各医院要做好对患者的宣传和公示,确保患者准确了解知名专家、教授门诊的层级就诊流程。
当然,为了对患者负责,《通知》也强调要充分发挥主治医师专科或专台门诊的预约职能,对于首诊后需专家进一步诊治的疑难病例,由接诊医师为患者直接预约相应专业或专病的专家门诊,以保证门诊首诊负责和3次确诊率。
与层级就诊一同推出的,还有推行分时预约、延长预约周期、取消点名挂号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可预约期限不低于3个月”、“普通专家门诊首诊应取消点名挂号制度”,更是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马彦明向记者表示,实行按职称挂号的专业或专科门诊,复诊由接诊专家直接为患者预约下次就诊号源,患者凭预约凭证挂号或取号后按预约时间就诊,可以减少患者盲目就医,提高诊疗效率。
记者还从5月18日召开的北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将尝试建立“看病先预约”的新模式。据统计,2011年4月,北京市49家三级医院就诊患者的预约就诊比例为24.7%,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48.65%,出院病人复诊预约比例整体达到65.7%。而此前有政府部门负责人提出,未来2~3年内,预约挂号比例要提高到80%。(生物谷 bioon.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