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中国医药集团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奉贤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在该园区奠基。该基地占地约480亩,项目预计投资4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项目之一,年可生产各类疫苗1.8亿人份,实现年总产值58亿元。
自2007年以来,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成功实现了从现代农业园区到生物科技园区“华丽转身”,园区迅速集聚了一批在生物医药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和生物科技类企业,并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探索中逐渐转型
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成立于2002年,前身是上海奉贤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区内聚集了一批国家级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奉贤农副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三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然而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定位更加清晰,园区的功能定位是否能紧跟时代的步伐,成了当地政府和开发区领导思考最多的问题。
2007年,奉贤区对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产业用地区块进行全面调整,将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即原奉贤现代农业园区调整为生物科技园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因为在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仍较年轻,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属成长阶段,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医药行业中是与国际接轨最为密切的子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若抓住机遇,可迎头赶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处于转型中的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原先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由于大多是外向型企业,受到的影响巨大,然而2007年以后引进的生物医药企业上海莱士、铭源数康、海利医药等,业绩一支独秀,帮助整个园区实现了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巨大的反差给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带来了更大的底气,生物医药产业就是方向。
善于转危为机
为了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08年开始,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相继推出了产业发展规划,上海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把原来的“悄悄”转型变成了“大张旗鼓”,实现了转危为机。
2009年6月,上海市科委、市发改委联手推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9—2012年)》,明确提出了要将奉贤建设成上海六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其中,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被列入重点支持的以新型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医疗器械等为主的企业集聚。当年8月,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被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生物医药)”;2011年,又被上海市经信委评为“上海品牌园区”,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奉贤经济开发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
根据上海市政府和奉贤区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预计到2012年底,重点培育1家国家级、5家市级、20家区级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使园区生产性服务业成为服务园区、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承载地和结点。2015年新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0家左右,新增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处左右,业务覆盖区辐射华东六省一市,将园区打造成具有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特色的“北杭州湾生物港”。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规模达到100家,园区将成为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转移的新高地之一,同时也是国内生产服务业的重要示范园区之一。
引凤先要筑巢
规划有了,目标有了,但是如何实现?要想引凤先要筑巢。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利用先天的地理优势和后天创造的“软环境”,一步一步实现着他们的梦想。
奉贤经济开发区生物科技园区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用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主要区域包括奉浦大道以北、莘奉金高速公路(S4高速)以东、大叶公路以南、金海公路以西。园区交通便捷,除了S4高速公路外,奉浦大桥、闵浦二桥两座越江大桥,金海路越江隧道,5号线延伸段的建设以及未来轨道8号线等,都将大大拉近经济开发区与市中心的距离。在南桥新城的规划中,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用地片区位列其中,成熟的配套环境,为人才的引进增添了砝码。
上海市政府、奉贤区政府为更好的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沪府办发(2009)23号文件、沪科合(2009)29号文件以及沪奉府(2009)95号文件。对于投资落户在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享受由资金扶持、财税奖励以及人才引进、就医就学、购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经认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从项目认定次月起5年内,可享受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扶持;对于以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为主、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可按照不超过企业实际投资的10%予以支持;对于在园区注册登记的生物医药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所上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的奉贤区财政所得部分前两年予以100%奖励,后三年予以50%奖励;同时,奉贤区政府每年安排专项基金对生物医药企业给予科技创新的资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