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州举办的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医疗器械成为医药保健品展区内成交额最高的一类商品。医疗器械类商品成交额为1.26亿美元,占医保展区成交总额的48.03%;中药类商品成交4474.97万美元,占31.92%;西药类商品成交5248.39万美元,占20.05%。
成交额位居前三的具体商品分别为:医用耗材,成交额为5677.8万美元,同比增长50.42%,环比增长67.67%;中药材,成交额为2709.81万美元,同比下降7.7%,环比下降6.87%;中成药,成交额为2597.88万美元,同比增长38.83%,环比增长88.24%。
从成交市场分布上看,亚洲、欧洲和美洲是主要成交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44.8%、23.58%和20.51%。主要目的市场依次是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巴西和德国,成交额占比分别为11.12%、8.81%、6.39%、4.41%和3.91%,五大市场合计占比达到34.64%。
参展产品结构优化
本届广交会上医疗器械参展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除医用敷料、注射器、手套等传统医用耗材,和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小型器械产品外,C型X线机、麻醉机、彩色超声仪、体外反搏器和监护仪等高端产品进一步增多。器械展区内出现了北美、南美、东南亚采购商积极与参展企业洽谈的场景,但由于医疗设备出口单价较高,而且在出口前需要获得国外监管部门的认证和注册证书,因此在广交会上的采购洽谈以意向性成交为主,真正签单还需在会后进一步磋商。部分企业展出的针灸治疗仪、笔记本B超、美容美发器械等特色商品,受到中东、北非客商的热捧。
医用耗材为成交主力
医用耗材参展企业有70多家,产品范围涵盖注射器、医用手套、急救箱包、缝合针、医用导管等,是医保商品成交主力产品。据企业反映,我国医用耗材产品质优价廉,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较强的成本价格竞争优势。在本届交易会上,医用导管、注射器、急救箱包等产品的国际采购商增多,医用耗材类产品成交量持续大幅上扬,表现突出,但仍以贴牌出口为主,有待培育自主品牌。
医用敷料成交下行
医用敷料是我国重要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本届交易会医用敷料参展企业有60多家,产品范围涵盖棉制和新型无纺布制口罩、纱布、绷带、手术巾、手术衣帽等。该类产品主要原料为棉花和石油制成的聚丙烯。企业普遍反映,近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以及种植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迅速上涨,年初国内市场最高时达2.8万元/吨,目前维持在2万元/吨左右。而且,今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并维持高位运行,达到了90美元/桶,运费、用工成本也不断增长,导致医用敷料的生产成本上升。目前,棉制敷料类产品出口价格提高了30%左右,无纺布类提高了10%左右。受到价格上涨的影响,医用敷料成交呈下行趋势。
按摩器具外需疲软
在本届广交会上,以按摩器具为主的保健康复用品成交下滑。据企业反映,虽然今年出口形势相较去年有所好转,但自8月份后,按摩器具市场需求趋向疲软,一些中小企业受影响较大。在本届交易会上,一些企业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如美臀机、太空舱式按摩机和头颈部按摩机等,以此吸引消费。(生物谷Bioon.com)
相关阅读
医疗器械动态
非基药探索带量采购 高值医用耗材力争集中采购
医用低值耗材成交量领跑广交会医保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