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范晓艳
本期嘉宾:耿鸿武(九州通业务总裁)
史万奎(北京民智谷管理顾问公司执行董事)
汪应军(湖北新龙药业集团政策总经理助理)
王高俊(亿利北京天然药业集团副总经理)
虽然从表面看部分生产企业选择直供模式保证廉价药的供应,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若能充分利用商业公司的渠道资源,可以最大地降低成本,实现与终端消费者的“无缝对接”。
廉价药断供问题牵涉面甚广,保证廉价药的供应,就商业企业而言,除非给予“统一配送”一定的政策优惠,否则,目前的委配和购销模式仍然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
直供药店只能缓冲
问:鱼精蛋白事件后,廉价药断供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授牌华氏大药房在上海建立首批10个家庭常备外用药直供点,以工商联合的方式,确保廉价药在这些直供点能长期供应。这种方式能否解决廉价药的供应问题?
耿鸿武:廉价药失踪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顺价15%的加价政策是其根源,正是该政策导致了药价越高,加价越多,医生越愿意处方,医院越愿意购进。廉价药并不少,只是医生的处方少,这种现象导致了一些廉价药的退市。直供只能缓解这一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我认为,直供在零售市场或许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医院市场非但没有积极作用,相反,直供使生产企业直接面对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将直接面对所有中标厂家,配送成本将大幅增加,反而不利于廉价药的发展。
史万奎:上海华氏大药房的举措作为一种广告行为或善举,就经营乃至社会责任而言是值得肯定的,会对消费者快速找到廉价药有一定缓冲作用,但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廉价药的断供问题,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廉价药失踪和医生行为不无关系,但改变医生行为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程。想要快速解决廉价药断供问题,一方面要将廉价、必需的孤儿药尽可能纳入基本药物范畴,另一方面要系统考虑基本药物供应问题。
汪应军:保持廉价药的长期存在,需满足以下要求:
1.合理的利润空间,能够满足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市场营销费用和一定的实际收益。
2.合理的市场规模。医生愿意处方,店员愿意推广,保证廉价药合理的销售规模,不至于遇到终端推广拦截、医生替换处方的问题。
3.合理的结算方式。一般来讲,生产厂家不主张多家开户、多家结算,廉价药主要走流通分销渠道,这样可以节省生产厂家的货款结算成本,提高结算效率。要促使生产厂家直供终端应该采取先款后货的结算方式,否则,微薄的利润不足以让厂家专门增加结算管理成本。
4.稳定、明确的疗效。消费者只愿意使用性能稳定、疗效确切、价廉物美的品种,药品再廉价,也要管用。
考验企业实力
问:在工业直供模式的探讨中,大家已形成共识,即通过直供实现降价只适合部分企业的部分品种,请问,哪类企业的哪些品种符合要求?廉价药是否适合?
汪应军:通过直供能实现降价的品种,对药店终端来说应该是OTC类、抗生素类和日常家庭保健类品种;处方类品种因为缺乏医院资源,难以达量,不太适合药店直供。对医院终端而言,目前体制来讲,应该是那些临床必需、常备、替换性较小、竞品较少的品种,即不太需要依靠医生处方权生存的竞争激烈的品种。
王高俊:靠直供实现降价的品种适合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品牌产品,合资企业、外企的产品通过阶段性的直供和有限定区域的直供,可以解决药品价格高、消费者承受压力大的问题。这些品牌产品的销售思路一般比较高端,或有广告支持,或有学术引导,或有终端拉动,老百姓比较认可,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厂家直供终端,缩减中间环节,从而实现降价。
廉价药也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产品,因行业内过度市场化而退出市场,这些产品价格低廉、疗效确切、操作方便,但生产厂家参差不齐,有大型制药企业,也有中小厂家。廉价药直供,大型国有药企可以做到,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可能难度较大。我建议,大型国有企业应该发挥政策优势,积极承担廉价药的生产和供应任务,积极吸引国家各方面的资源,让廉价药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实践表明,也只有大型国有企业和制药集团才有能力、有实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因此,廉价药是否适合直供,很多时候要考虑生产企业和供应企业的实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