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特色原料药企业将成为未来中国以及全球制药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传统原料药总给业界以“低端”的印象,然而随着产业升级的持续,部分特色原料药成熟企业,通过多年在国内形成的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的低成本,以及国际产品出口积累的丰富的质量管理、国际合作经验,在特色领域形成了其他企业难以比拟的竞争优势。
通过为专利过期药物仿制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原料药,以及不断适应和调整产品领域,中国特色原料药代表企业多年来建立了良好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并通过在国内制剂领域的尝试和挑战,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制剂出口转型之路已然铺垫完成。
在具体模式上,或者OEM承接跨国公司产能转移,或者向国外输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或者合资合作开发仿制药,中国原料药企业的制剂出口都在有意识地寻找差异化突围的路径,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分化出不同的模式。
升级压力下转型
原料药出口作为我国医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过去十多年为中国制药产业发展和升级转型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原料药伴随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容易受到国际货币经济等形势影响,以及高能耗、高污染甚至相对产能过剩等产业属性,使其在国内医药产业整体升级过程中的再定位面临艰难选择,相关原料药企走上转型之路成为必然。
首先,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过后,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C等中国在全球拥有话语权的大宗产品出口价格一直在较低价位持续运行,使得相关企业利润业绩增长受到严峻挑战。
特色原料药产品的毛利率同样随着时间推移和全球竞争的加剧而逐渐降低,例如沙坦类和普利类原料药出口由于受到国外竞争者的打击,目前这些产品的毛利率已经降至30%~40%左右,华海药业作为最大的出口供应商,其增长受到明显抑制。
其次,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已经明确,未来5年将把制药工业的环保关作为监管重点。此外,各地方政府也明显加强了对制药工业污染的监督力度,甚至连海正药业这种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企业都曾受到相关处罚。原料药的环保要求提升对于企业的技术要求和产品成本将带来巨大挑战。
另外,国际仿制药制剂业务存在巨大机遇。欧美国家为了降低医疗成本,着力于控制专利药物使用,并推广仿制药。跨国公司专利药物开发面临困境,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在积极筹备仿制药产品的生产竞赛。而我国特色原料药出口企业在国际上的管理技术能力已经获得跨国公司的认可,这使得这些公司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国际市场合作生产销售仿制药的首选合作伙伴。
在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产品毛利率下滑、国家环保要求不断升格,以及企业走向产业链上游等各方面综合需求的压力下,向制剂供应商转移正成为原料药企业的共同选择。尤其在国家系列政策推动以及欧美跨国公司产能转移的大背景下,以海正、华海、海翔等为首的特色原料药出口领军企业抓住机遇,率先转型。
借力资本步伐提速
近两年来,上述国内特色原料药巨头几乎都在资本市场进行过融资扩张,主要的资金用途就是原料药向制剂转型的基础建设和铺垫,而其目标市场是海外仿制药市场。特色原料药企业希望通过募集大量现金,加速制剂出口战略步伐推进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去年8月,海正药业定增募集20多亿元资金,在富阳建立了年产70亿片的固体制剂车间和3条注射剂生产线。11月,华海药业也公告,要募集资金13.3亿元,而用于“年产200亿片出口固体制剂建设项目”的资金就达到13.16亿元。此后,海翔药业也增发募资5亿元,拟投建年产8亿片(粒)口服固体制剂项目和500万支无菌粉针剂项目,加快转型升级和制剂出口步伐。目前,京新药业同样计划募集资金4.5亿元,主要用于扩大现有12亿粒/年固体制剂出口平台,新增10亿粒/年的固体制剂产能。这些巨大资金投入建设而成的大产能基地,将为原料药企业提供强大的制剂供应能力。
目前,以各企业原有产品领域为核心基础的产品差异化发展路径正在形成。比如海正药业富阳基地主要专注于抗肿瘤、抗感染、心血管等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的原料药制剂产品;海翔药业固体制剂项目则集中在培南类产品;华海专注沙坦和普利类品种;浙江医药着重发展的则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领域。
依靠原料药企业在这些品种领域原本就拥有的完善产业链,企业的成本优势凸显。在欧美等国家持续鼓励使用低价仿制药的大背景下,企业的成本优势将使其在全球建立起强大的产品价格风险抗击能力,从而迅速转化为其在全球尤其是欧美市场拥有的持续竞争力。
对于企业来说,大产能的依托无论对承接跨国公司制剂产能转移,还是对国外输出自主品牌产品,都将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生物谷Bioon.com)
相关阅读:
2012年底 上海生产全球1/3抗艾滋病原料药
原研药专利将到期 国内原料药企产能扩张
原料药反弹带来的机会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第三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系统培训暨骨科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 2013.3.30-3.31 中国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