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认为,企业必须舍小利以谋长远发展,果断停产进行升级改造。但在改造期间,可以通过代工生产弥补经济损失,并避免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消失。
相较于新版GMP实施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企业目前面临的难题更值得关注。不少中小医药企业表示,由于企业没有多条生产线,无法进行轮流生产,且进行硬件升级改造需要较长的周期,因而企业在改造期间市场上可能出现其产品断供的局面,使品牌和利益受到损害。但是,如果企业不果断停产改造,则又可能因在规定时间内未能通过新版GMP认证而被淘汰出局。
业内专家认为,中小医药企业面临的这种尴尬境况,充分暴露了国内中小医药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短视,这些企业多数在被动地进行新版GMP认证,而不是未雨绸缪提前行动。对于化解上述难题,专家认为,这些企业必须舍小利以谋长远发展,果断停产进行升级改造,以期尽早顺利通过新版GMP认证。而在改造期间,企业可以通过代工生产弥补经济损失,并避免企业的品牌在市场上消失。
现实之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1月底,共有154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检查。而眼下距离新版GMP正式实施已经一年有余,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医药企业数量并没有突破性的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进行认证的成本较高。据华北制药向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在新版GMP实施过程中,该公司不仅要投入较大的费用,还会因改造停产影响销售收入。
“目前通过新版GMP认证的企业多数是行业龙头,而中小企业通过新版GMP认证的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于进行新版GMP认证所需的改造费用对一些企业而言不是一个小数目。”北京一位资深医药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小医药企业在开展认证上较为被动。”
让企业纠结的还不止这些。广东珠海一家中小医药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让企业感到纠结的问题是,由于自身不像大型医药企业那样拥有多条成熟的生产线,可以在一条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时,其他生产线照常生产,如此轮流进行,生产和改造两不误,如果进行升级改造,往往意味着停产。
“尤其是注射剂生产线的升级改造,纠结会更多一些,其改造周期更长,停产时间也就更长。这将导致改造期间市场上企业的产品出现断供的局面,对企业品牌和利益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
而本报记者早前在深圳召开的一次大型医药会议上了解到,不少中小医药企业对此感同身受。一方面,企业面临停产带来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则是在规定期限内不能通过新版GMP认证而被淘汰出局的风险。这种局面让中小医药企业备感艰难。
化解之道
目前中小医药企业所遭遇的尴尬,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培训中心专家吴军看来,充分暴露了国内医药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短视。国内医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医药
企业,其实是在十分被动地进行新版GMP认证,缺乏整体战略研究和提前部署。
“国外很多医药企业都是主动提前好几年预测,并跟随法规的变化,其厂房的设计、定期的改造升级等等,都是提前好几年进行的,而不是等到法规颁布之后才去做。”吴军表示,“到现在还有一些企业高层对我说,才发现老厂房改造来不及,得新建厂房,画图也才刚刚开始。这样仓促上阵,到明年就想通过新版GMP认证,你觉得可能吗?”
“与此同时,企业还得加深对新版GMP的理解。很多企业一提到进行新版GMP认证,马上想到的是改造旧厂房、盖新厂房,认为只有这么做了之后,才能进行新版GMP认证。这是错误的理解,对于一些医药企业来说,硬件已经很好了,软件的提升才是关键。”吴军进一步指出,“相关部门在检查时也应更多地关注软件,不必要升级的硬件就不用升级了,这将缩短企业认证的周期,减少其费用支出和损失。”
“而当这些医药企业已经陷入不停产改造就将被淘汰出局的境地时,果断停产进行改造升级已经是最后的选择。”上述医药行业分析师认为,“而为避免改造期间企业品牌在市场上消失,企业可以通过办理委托生产和委托加工来度过这段时间。而政府层面亦应加大对中小医药企业开展新版GMP认证的指导和扶持力度,让更多中小企业迈过这个门槛,迎来新生。”(生物谷 Bioon.com)
>>延伸阅读:部分药企新版GMP认证的准备和执行工作有待提高
>>延伸阅读:新版GMP有效促进药企软实力的提升
>>延伸阅读:新版GMP打破沉寂 上千药企或淘汰
>>延伸阅读:国务院批准新版GMP 药监局预估500家药企被淘汰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第三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系统培训暨骨科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 2013.3.30-3.31 中国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