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的并购大潮之后,医药商业领域在2012年开春之后,变得异常的平静。相比2011年年初争相并购而形成的激动人心的“三国志”局面,似乎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在这个安详的春天,去年行业那种硝烟似乎已经散尽,大规模的并购并未在今年体现出来。从账面上看,无论是国药、上药、华润还是九州通,在今年3个月过去之后,依然没有新的大并购出现,而去年这个时候,上药并购北京中信;华润并购江苏礼安。但是今年,这样大手笔的并购应该不会出现。
虽然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医药商业正在逐步走向集约化。从理论上讲,我国医药商业的集中度应该加速提高,兼并和重组的力度应该更大,但随着几大企业在基层市场上的逐渐深入,几大巨头的突击步伐纷纷放缓。从目前来看,并购放缓基本将成为2012年医药商业的主旋律。
医药商业巨头放缓步伐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去年以来的并购,使得被并购企业都要付出更高的溢价,在这种情况下,优势的医药商业资源很难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进行兼并,而权衡之下,很多企业在选择并购对象时都开始变得谨慎。一些地方龙头根本不能接受被别人并购的命运,例如国药收购重庆医药等计划就很难实现。
其次,去年,无论是国药、上药还是华润,其并购的目的不仅仅是消灭竞争对手,更多的还是打算借机进入陌生的市场领域。
因此,在并购之后,几大企业都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物流中心,而动辄每一个物流中心都要花费几亿元的投入,而由于被并购的企业虽然有客户资源,但是却无法满足继续扩张的需要,不得不继续建设物流中心,而大规模的投入几乎吸干了这些公司有限的现金流。
以国药为例,公司在辽宁、河南、湖南、四川、江苏、广西、甘肃等地的物流中心都在筹建或上马建设过程中,这也是国药历史上建设最密集的时期。每个物流中心的投入都在1.5亿~2亿元左右,这些固定资产的投资占用了国药的很大现金流,使得国药在并购上的投入捉襟见肘。
从去年几大商业巨头的年报来看,现金流甚至都呈现了负值,因此,对于商业巨头来说,暂时放下继续并购的想法,选择与更多的企业进行合作才能继续前进。
如上药已经选择和中国邮政合作来拓展基层市场,显然,自建物流中心的办法不但进展缓慢,而且会背负很大的风险,通过更多的合作方式来进入陌生的新市场已经是医药商业巨头继续前进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基层市场,仅仅依靠自建网络是很难将基本药物配送到位的,因此,和中国邮政或者当地物流企业合作,不失为一个好办法。(生物谷 Bioon.com)
>>延伸阅读:外资加速流通药企整合并购 供应链竞争一触即发
>>延伸阅读:2011年医药流通大事件
>>延伸阅读:医药流通业兼并走强 海外扩张步伐加速
>>延伸阅读:医药流通业是医药并购的香饽饽吗?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第三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系统培训暨骨科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 2013.3.30-3.31 中国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