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儿童药品不仅让父母们感到不便,更让孩子的健康得不到有效保护。一方面,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在社会中所占数量庞大。 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14岁以下(含14岁)人口已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6.60%,约为2.2亿人,而且每年大约还有1000万左右新生儿出生。另一方面,医药市场中儿童药品种类存在巨大缺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药品中90%以上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剂量。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到12.9%,新生儿更高达24.4%。这一数字让我们有理由认为,解决儿童药品问题已迫在眉睫,应加快儿童药品的研发、生产步伐。
设计儿童适用剂型
之所以把儿童看作特殊群体,不仅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抵御疾病方面能力较弱,易患病,而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低,依从性差,使儿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相比成人有更大的难度。同时,儿童各项机能与成人有很大差异,甚至不同阶段的儿童之间身体特征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儿童看作成人的“缩小版”。因此,设计儿童药品的剂型、剂量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对药品口感、气味、形状等的特殊要求。以下剂型就较适合儿童使用,如口服液、冲剂、混悬剂、刻痕片、含化片剂等。此外,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将儿童进行进一步分类并据此推荐相应的药品剂型,将对提高儿童用药的可靠性,降低不良反应有很大帮助。如WHO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把儿童又细分成几个阶段,并针对各阶段推荐了适用的儿童用药剂型。如《WHO儿童基本药物示范目录》按年龄特征划分为7个阶段:早产儿(胎龄小于38周)、正常胎龄儿(胎龄大于38周)、新生儿(出生后0~30天)、婴儿(1个月~2岁)、幼儿(2~6岁)、儿童(6~12岁)和未成年人(12~18岁)。
应提高研发积极性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的儿童适用剂型较少,应适当增加儿童适用的基本药物数量或制定《儿童基本药物目录》,以提高企业研发、生产儿童药品的积极性。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以下简称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用药共涉及270个制剂,包括21个剂型。把药品按剂型分类,统计药品品种数,发现口服常释剂型所占比例最大为44.81%,其次为注射剂37.78%,二者的总和比例高达82.59%。这说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口服常释剂、注射剂两大传统剂型占大多数,缺乏适合儿童的剂型,如混悬剂、滴耳剂、栓剂等,而在两大传统剂型中,也缺乏适合儿童的剂型,尤其是口服液、刻痕片、咀嚼片等儿童常用剂型。
另外,由于儿童身体“脆弱”的特殊性,儿童药品在注册、研发和生产中的各项要求也通常比普通药品更严格,这也导致儿童药品成本较高。因此,建议在儿童用药注册审批上给予更多优惠政策,缩短儿童用药的注册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此外,建议在儿童药品研发、流通和定价方面制定鼓励政策,合理降低研发、流通成本,适当提高儿童药品价格,以鼓励制药企业向儿童药品领域增加投入。
避免用药“成人化”
由于儿童药品供应不足,加上家长对儿童药品重视不高,往往使儿童用药“成人化”。
例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服用成人药止咳并无大碍,但家长并不了解,这将给儿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使用镇咳药物治疗有痰咳嗽时,易造成痰液堵塞气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镇咳药服用过量会抑制呼吸中枢,是很危险的事情。
因此,政府、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应联合大力宣传儿童用药相关知识,促进儿童药品的合理使用。
随着人们对儿童药品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儿童药品的市场规模也会日益扩大,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69亿元人民币。国内制药企业应该看准时机,避开跨国企业的锋芒,找准自己的定位,从儿童医药产品领域中分取一杯羹。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儿童疾病发病具有季节性,如感冒、呼吸道感染、腹泻等,因此企业在生产治疗这些疾病的药品时要注意调整产能与库存,避免发生旺季时供不应求、淡季时产能放空的现象。(生物谷 Bioon.com)
>>延伸阅读:儿童医药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2015年将达669亿
>>延伸阅读:儿童药品缺乏 创新儿童药需各方加大投入
>>延伸阅读:儿童药品缺位 用药成人化现象严重
>>延伸阅读:我国的儿童用药外资药占主导 成人药挤占儿童药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第三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系统培训暨骨科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