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统计,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制造工业总产值为30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9.7%;完成销售产值为292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5%。;完成利润总额24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固定资产投资共计47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全年实现资产总额共计28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
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制造工业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经济运行整体状态良好,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大趋势下,化学原料药产业集中度,技术创新,质量安全,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节能减排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出口情况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220亿美元,同比增长26.58%,占我国医药外贸出口总值的49.42%。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量在2011年达到了588.32万吨,同比增长27.8%,出口平均单价为3.74美元/公斤,同比微降0.95%。2012年1~2月,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为3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41%,出口量达到93万吨,同比上升5.96%。其中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出口额同比小幅下降了2.91%,2月份恢复增长势头,同比增长27.1%。
1.出口市场
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共出口至174个国家和地区,对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出口额分别为99.91亿美元、61.57亿美元和32.67亿美元,三大市场所占比重高达88.25%,主要出口市场的格局并未改变并且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对三大市场的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了30.55%、22.07%和18.91%。对新兴市场出口发展也较迅速,2011年我国对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38.38%和23.38%。
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前十大市场依次为印度、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荷兰、巴西、意大利、西班牙和比利时,所占比重达61.87%。在出口前二十大市场中,除对德国出口额同比增幅在10%以内,对其他国家出口增幅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中,对泰国增幅最大,达55.64%;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幅也高达46.34%;此外,对墨西哥、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巴西等新兴医药市场的出口额增长也十分明显,分别达到48.33%、48.96%、44.94%和40.90%,增幅均超过美国、德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反映出新兴医药市场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2.出口企业
2011年我国经营化学原料药出口的企业达9428家,比上年增加1209家,反映出我化学原料药出口主体活跃。2011年,我化学原料药出口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合计占比为9.53%,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数量达7194家,约占化学原料药出口企业总数的76.3%,说明化学原料药出口的竞争格局相对分散。在所有出口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有绝对优势,所占比重高达76%,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数量各占15%、9%。从出口实绩来看,民营企业凭借数量优势,完成了52.21%的出口量和49.01%的出口额。而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尽管数量占比不大,但出口量和出口额也都较高。相比之下,三资企业的平均经营能力更胜一筹。
3.出口商品
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商品共包含在238个海关编码项下,出口量同比增长的占51%,出口额同比增长的占67%,总体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从出口平均单价情况看,2011年有71%的化学原料药商品出口平均单价呈现同比增长,有21%的化学原料药商品出口平均单价呈现同比下降,体现出大部分化学原料药商品受成本上涨因素影响,出口平均单价有所提高,但价格增长的化学原料药中约有51%的商品在10美元/公斤以下,依然在较低价格区间徘徊。从出口额情况看,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品种有99个,出口额在1亿元以上的品种有63个,其中仍以大宗原料药为主。从单月出口情况看,2011年除2月份因自然日较少及春节放假等原因造成单月出口额触底,仅实现12.74亿美元外,其他月份出口额均稳定在16亿~21亿美元之间,且年末出口额再度上扬,显示出后劲十足。
4.出口省市
从省市出口情况看,2011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以出口额排名,前五大化学原料药出口省市依次是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和河北,累计出口额比重高达68.79%。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用两句话来概括当前的现状就是"老问题依旧、新矛盾凸显"。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等老问题始终挥之不去,而国际原料药监管趋严等新矛盾也越来越让我企业倍感压力。
(一)产能过剩
2011年有47%的化学原料药品种出口均价在10美元/公斤以下,近31%的化学原料药品种出口均价在5美元/公斤以下。究其原因,产能过剩无疑是主要原因。多数原料药行业由于科技含量少,进入门槛低,企业为追逐利润往往采用规模效应,扩大产能压缩成本,这就导致了产能过剩,最终使企业对价格没有话语权,从此陷入被动局面。这是当前很多化学原料药,特别是大宗原料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
(二)成本上涨
去年四季度虽然PPI同比增幅回落,但是原辅料,水电煤运等成本依然维持在高位。同时,新版GMP的执行,直接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而且近几年人工费用的持续上涨,对企业的运营也造成了较大压力。
(三)国际监管趋严
近年来,各国政府为保证公众健康安全不断完善医药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相继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加大对海外生产商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加强对上游产品的监控和追溯能力。2011年6月,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颁布了2011/62/EU号新法令,要求从2013年7月2日起,所有输欧的人用药活性物质必须出具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近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又以生产监管体系可能不符合cGMP要求为由,对22家中国肝素粗品生产企业发布进口警告。总体上看,我国化学原料药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备检程序愈加复杂,需满足的生产条件和质量标准层出不穷。
(四)国际环境更趋复杂
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也给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带来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当前,欧美主要国家的财政赤字问题突出,美国甚至不惜牺牲美元的信誉大量发行货币,若欧美的经济无法真正走出泥潭,则欧美未来的社会保障,医疗支出肯定会受到影响。短期来看,欧洲债券危机,美国房地产业的萧条仍未结束,对于欧美医药企业的影响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进而也有可能直接导致欧美医药原料药需求短期下滑。
(五)人民币汇率制约出口
人民币汇率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民币汇率的持续升值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我化学原料药出口在价格竞争上的优势正逐渐丧失,对出口企业的经营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出口形势展望
2012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将在机遇与挑战中艰难前行。我们需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国化学原料药所面临的诸多不利因素。首先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欧美医药市场增长有限,新兴医药市场继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并不乐观,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风险加大;其次,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严重,而人民币尚有升值压力,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第三,国内环保标准提高、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仍有增长的趋势,这将继续推高我国化学原料药产品的成本;第四,大宗原料药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低价竞争,将使我国化学原料药产品出口陷入两难境地。第五,贸易摩擦频发以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将对我国出口构成严峻挑战。
从有利因素情况看,首先在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我国医药行业整体仍将稳步发展,这为我国化学原料药打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经济增长和政策保障将促进医药消费快速增长,将继续成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基药制度广泛实施,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以及"以药养医"体质有望改革等利好信息,都将促进化学原料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向下游发展。第三,从整体上看,国际市场对化学原料药仍存在刚性需求;我国化学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短期内无法替代;维生素、青霉素、柠檬酸、抗生素、扑热息痛等大宗原料药仍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优势。此外,特色原料药依靠技术优势将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新兴市场原料药需求也将继续扩大。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2012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幅在20%左右。(生物谷 Bioon.com)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第三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系统培训暨骨科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