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署名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的张强发表微博称,拜耳医药的血栓预防药品“拜瑞妥”涉嫌在华超适应症推广,并称,该药在华价格高达每片近百元,远远超出在欧洲的零售价2欧元左右,正在蚕食国内低价药品“华法林”的市场。这一说法很快在网上流传开来。
对此,拜耳医药公共关系部高级经理林彦5月21日回应称:“拜瑞妥正在向中国国家药监局申请增加适应症,用于深静脉血栓治疗。也就是说,拜瑞妥完成了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并且获得生产国的批准,只等待审批结果了。”
在等待审批的期间,拜瑞妥能否按照新的适应症进行销售?这一盲区正是双方争议的焦点。
行业潜规则
拜瑞妥是2008年10月在加拿大和欧盟获批的新药,2009年下半年在中国上市。拜瑞妥是一种抗血小板的聚集和凝结的药物,主要用于髋、膝关节置换术过程中患者血栓的预防,被视为抗凝药物领域又一个“重磅炸弹”级的药物。
拜瑞妥由强生研发成功,拜耳负责其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推广和销售。拜耳医药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拜瑞妥在中国的适应症就是关节置换手术时预防血栓,还没听说获批新的适应症。”
适应症指药品适合运用的范围。药品说明书规定了药品适用的范围,超出范围用药的行为被认为是不安全的用药行为,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拜瑞妥在中文说明书上明确标注:用于择期全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年患者,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VTE)。
张强在微博中表示:“最近有大量静脉血栓患者原先使用华法林,后改用拜瑞妥而来咨询我关于这个药物。我特此询问了国外的同行和查询了相关资料,发现拜瑞妥并没有明确的这个治疗指征。”
大量医药类网站中,拜瑞妥一直被宣传为“可以治疗深静脉血栓(DVT)”。
这或许与拜瑞妥在全球申请增加适应症有关。2011年12月,欧洲监管机构批准拜瑞妥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2012年5月2日,负责拜瑞妥美国市场的强生公司正式向美国FDA递交申请,要求增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适应症。
5月21日,拜耳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全球共46个国家批准了DVT这一适应症。而在中国,拜耳也于2011年底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DVT适应症的申请,目前正在审批中。
在申请获批之前,拜瑞妥在中国暂时还不能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林彦表示:“我们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明文禁止超适应症的市场推广活动。”
但市场上的确有医生在用拜瑞妥治疗DVT,对此林彦表示很无奈:“医生获知信息的渠道很多,国外已经获批的适应症国内医生很快就知道了。”
拜耳方面认为,公司不可能故意违反法律和公司规定进行超适应症推广,但医生的个人行为监管难度很大。2010年,轰动一时的罗氏安维汀致盲事件,同样是医生擅自超适应症用药的结果。
高价格玄机
某医药上市公司董秘介绍:“超适应症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只要不被揪出来都不会有事。这其中,利益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目前,拜瑞妥(10mg×5)在国内官方售价为496元,按照每天10mg的服用量计算,患者平均一天的费用接近100元。
这一价格在世界范围看,也是很高的。2011年,强生在美国推广拜瑞妥时曾测算了一个数字,每天用药费用为6.75美元。而在一份国外药品供应商价格清单上,拜瑞妥每片最高售价为9.36美元。
照此推算,拜瑞妥在中国的销售毛利率可能高达100%以上。药品销售渠道中,生产商、中间商、医院、医生等各个环节分享了这部分利润。病人多吃一粒拜瑞妥,中间环节就可能获得高达55元的利益。
而此前抗静脉血栓的常用药“华法林”属于仿制药,国内的齐鲁制药、上海信谊等很多企业都能生产,每天费用不到0.5元。即便是芬兰奥利安药厂进口的华法林钠片,每天费用也不超过10元。这也可能是医生愿意超适应症推广使用拜瑞妥,而不再使用华法林的原因。
“一些进口药品的确价格很高,但在治疗效果上又不见得比国产药好多少。”上述上市公司董秘表示。张强也在微博中表态,称在适应症未获批之前,用拜瑞妥替代华法林“既不经济、也不安全”。
事实上,超适应症用药并非只有辉瑞一家,罗氏、辉瑞、礼来等国际制药巨头都有过超适应症用药被罚的先例。2009年,辉瑞擅自推广伐地考昔等四款药品的非适应症“疗效”,被罚23亿美元;同年,礼来也因为非法推广精神药物“再普乐”的超适应症,被罚14.2亿美元。
罗氏安维汀致盲事件则是首次使“超适应症用药”这一话题进入中国公众的视野,但国内目前尚无一起针对超适应症用药的处罚案例。
美国有研究机构曾在2003年发布报告指出,所调查的15个类别销售额均排在前3名的药物,销售额的21%来自非适应症用药。而有消息称,拜瑞妥2011年在华销售额超过1亿,其中40%来自治疗DVT的非适应症推广。但拜耳方面否认了这一说法。(生物谷 Bioon.com)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
第三届临床医学研究成果转化系统培训暨骨科高质量学术论著发表策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