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揭晓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奖金归于拉尔夫·斯坦曼RalphM.Steinman,他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引人关注。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近年来倍受人们关注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能摄取、加工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除了自体树突状细胞外,还有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自体树突状细胞(DC)刺激CIK细胞(DC-CIK细胞)、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经基因修饰的自体DC细胞激活T淋巴细胞(DC-T细胞),均是目前临床上常用几种体细胞免疫治疗。
夏建川教授在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上演讲
在刚刚闭幕的“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科副主任夏建川教授讲解了上述几种体细胞免疫治疗的原理以及介绍了用体细胞治疗癌症治疗的临床研究案例。
夏教授总结了体细胞用于肿瘤治疗的五个步骤,首先,是常规治疗尽可能使肿瘤负荷降低,然后是体外诱导用于治疗的细胞;其次是回输细胞给患者;再次,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最后则是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体细胞免疫治疗的过程(摘自夏教授演讲PPT)
夏教授认为,不同病人的体质、病情均不同,不能以偏概全,去用同样的方法治疗所有病人。因而,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分期及肿瘤的免疫源性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家族遗传史、目前的体质及免疫状况、前期治疗方法、年龄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体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如针对老年肿瘤晚期患者,体质弱、免疫功能极度低下采取抽少量血多次回输的治疗方案;化疗联合细胞治疗的增效方案;体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增效方案;抗肿瘤效应细胞交替使用方案;体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抗肿瘤的细胞因子,抗肿瘤抗体,生物分子靶向药物增强疗效的方案。
夏建川教授还指出,应该构建基础研究-细胞制备-病房三位一体的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利于病患治疗的同时,更形成了临床、科研、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综合体。临床研究回馈科研,发表SCI文章的同时能与国际合作,国际合作能促进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成果能带来经济及社会效益,为医院创收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服务病人,又促进了临床对科研的回馈。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生物谷Bioon.com)
更多阅读:
本届花絮:2012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
往届回顾:2011细胞治疗技术研讨会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