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日召开的中国药促会第九届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卫生部陈竺部长在致辞中指出:大学、科研院所要围着企业转,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机制。“我们的科研院所、大学,要拿掉一点优越感,从象牙塔里走出来,主动地去为企业服务。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如果我们的医药科研体系和产业还是两张皮的话,恐怕我们的创新能力是永远上不去的。”
陈竺说,近年来我们的药物传承创新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重大新药创制是我们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现在桑副委员长担任着这个重大专项的首席科学家、总师,已经取得了一大批的创新性成果,包括盐酸埃克替尼;此外在通用的药物,大宗药物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提升方面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和新药研发相关的平台建设可以说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在重大专项当中已经开始确立,在重大专项中60%以上的项目已经由企业牵头,十二五期间这一比例还要提高,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强,这也是我们在试图努力改变的一种局面,迄今我们还没有重磅炸弹式药物,单一药物年销售额超过十亿美元的现在还没有,总的来说我们的创新能力还是不够。
陈竺提出,我们既要注意原始性创新,也要结合中国国情,更要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做出一个高质量的仿制药也需要有很多创新成分,仿制药要形成竞争力,只有做得比原研药更好。除了原来讲的化药、中药、生物药之外,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基因治疗的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临床研究应用的阶段。这些领域是未来药物创新的重要增长点,除了药品以外,我们国家对医疗器械装置耗材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
院校一定要围绕着企业来做文章;企业也要注意和临床医学界的合作。院校的那种固有文化不可能拿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产品,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一个这样的东西。历史上有过一些成功例子,也是产学研用并举、通过政府意志实现的。但是,在今天市场机制条件下,药学院的一个组、药物所的一个研究课题组,不可能完成从前期化合物的筛选、鉴定、一直到最后临床实验一期、二期、三期还有上市后研究,只有把自己汇总到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这样一个创新体系中,科研院所、药科大学研究队伍才有出路。现在要提倡围绕着企业转的文化,学术界要尊重、扶持企业界。其实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很多的院士都是来自于企业,他们在院校工作几年之后去到大制药公司工作,有的在企业长期待下去,有的又回到学术界。所谓转化医学,国外没有这么提,但是实际上就遁着这个规律在做。建议企业也要注意和临床医学界的合作,因为药物研究的很多源头信息是来自于医生,最后这个药能不能成功上市,也是要医学界来检验。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药物研发中,临床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可以说成也临床,败也临床。重大专项里就特别安排支持一批有水平的临床药品研究基地GCP中心,临床研究是我们现在药物创新研究的一个短板。
陈竺表示,希望今后医学界和药学界在一种高品位的平台上加强合作;药企和医生队伍,也应该是在一个高品位的平台上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生物谷Bioon.com)
>>相关阅读
陈竺:积极考虑高新技术药物推广应用
陈竺:药品、医用耗材招标采购必须进行改革
陈竺回应问题胶囊:对中国药品要有信心
未来国内药物研发的突破点在于现代中药
方唯硕:药企如何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第四届中英癌症生物学前沿研讨会暨CDDIS-中国上海研讨会 2013年5月8-9日 中国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