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百日咳
目前,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日前就有媒体报道称,英国正暴发20年来最严重的百日咳,已传出9例死亡案例;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同样面临着50年来最严重的百日咳疫情,据美政府研究人员称,截至目前,2012年美国百日咳病例已超过18,000例(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并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百日咳对公众健康形成的巨大冲击,已引起诸多学者对其的关注。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月。小于1岁的婴幼儿是百日咳主要感染高危险人群,且新生儿感染百日咳较容易引起肺炎等,死亡率较高。
近30年来,由于疫苗的广泛接种,全世界百日咳的流行已大大减少,发病率、病死率亦明显降低,为什么已近销声匿迹的百日咳又卷土重来?
“全细胞”之忧
在使用百日咳疫苗以前,百日咳是全世界最常见的10大感染致死性疾病之一,还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自从1974年全球实施扩大免疫规划(EPI)以来,超过80%的婴儿接种了3针剂的百白破混合制剂(DTP)菌苗,使百日咳得到了有效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但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全国免疫与呼吸道疾病研究中心主任AnneSchuchat日前指出:“自20世纪70年代百日咳发病率出现历史最低点后,百日咳的发病率又呈现出持续渐升的增长态势,并且在2010年出现近年来发病率的最高峰,据报道27个死亡病例中就有25名婴儿。”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尤其是新生儿。由于百日咳杆菌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自胎盘传入的母体抗百日咳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并不能有效保护新生儿。据记者了解,百日咳的预后与发病年龄、免疫状况及有无并发症密切相关。百日咳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7~14天。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病情一般比较重,常可危及生命,病死率可达40%。若并发百日咳脑病及支气管肺炎者,预后较差。
据悉,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还是自然感染者,都不能提供终生免疫。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刘兆秋也强调:“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流程,0~3个月的婴儿还未接种百白破疫苗,体内缺乏相应的抗体,与百日咳患者接触后很容易感染百日咳,且现在人口流动性较高,而百日咳的传染性极高,因此严防是必要的。”
目前,用于预防接种的百日咳菌苗有两种:全细胞百日咳菌苗(DTwP)和无细胞百日咳菌苗(DTaP)。我国计划免疫应用的为全细胞菌苗,常用的是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DPT)三联制剂,一般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初种,每月1次,共3次。注射剂量分别为0.5ml和1ml,次年再加强注射1次。若遇到百日咳流行时可提前至出生后1个月接种。
对此,有专家还建议,接触过百日咳患者的患儿,若没有进行过预防接种,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已接受过预防接种的小儿可再注射一次百日咳疫苗,以促使产生抗体,加强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2名日本儿童在接种全细胞百日咳菌苗后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在接种疫苗24h后死亡。这一情况的发生导致公众对百日咳疫苗接受率的降低,在少数西方国家甚至不再将百日咳菌苗列入国家免疫规划。后经研究发现:全细胞百日咳菌苗在注射后1~2天,接种者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发热;极个别人注射后48h内出现休克,或注射后数天或数周内出现脑病。基于上述副作用,疫苗接种的不够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百日咳患病率的死灰复燃。
为此,国外致力于研究与全细胞菌苗相比局部及全身反应较轻,但抗体产生较高的内含有百日咳毒索、丝状凝集素、凝集原等抗原成分的无细胞菌苗,其中含两种抗原成分的抗原性比较强,有效率较高。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已部分使用无细胞菌苗预防百日咳,而美国则全部使用非细胞百日咳疫苗,婴儿出生2个月后就开始接种5次剂量系列的DTaP疫苗,然后在11或12岁时,接种加强剂量的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疫苗保护有限
日前,新西兰奥克兰Kaiser永久疫苗研究中心的Klein博士等人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儿童在7岁之前要接受5次剂量的白喉、破伤风、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但在接受第5次DTaP疫苗免疫后的5年内,疫苗提供的保护作用随时间推延呈递降趋势,患百日咳的可能性平均每年增加42%。
美国生产百日咳疫苗的两家公司SanofiPasteur和葛兰素史克也承认,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效果会减弱,其免疫性因此有待商榷。
当前,美国针对儿童接种5针疫苗以抑制百日咳的建议为:在2个月时打第一针并在4至6岁时打最后一针,在少年时期的11或12岁时再注射一剂加强针,这意味着中间有一个5至8年的间距。
而加利福尼亚州圣拉菲尔KaiserPermanente医疗中心小儿传染病的负责人DavidWitt博士日前公开指出:“上次注射最初5针的时间达3年或3年以上的孩子,比近期刚注射疫苗的儿童感染百日咳的几率要高出20倍。”对此,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CDC也提出了更积极的百日咳疫苗使用建议,呼吁在特定年龄接种疫苗并减少接种疫苗的间隔时间。
负责领导美国CDC流行病学团队的TomClark博士也补充道:“注射疫苗仍然是我们抵抗百日咳的最好的保护措施,菌苗诱导的免疫对百日咳发病率的降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CDC在去年进行的一个初步研究发现,对儿童进行的5针疫苗注射,虽然效果随时间会有所减弱,但在注射第5针的一年后,疫苗大约还有70%的保护效果。
不过,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无细胞疫苗的效果比预想中的要差,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现接种剂量不足以预防百日咳的暴发。”美国加利福利亚州KaiserPermanente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期通过分析171例(132例为儿童患者)临床百日咳病例得出上述结论,建议应充分重视并把早期增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剂量作为日常免疫的一部分。
此外,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CDC建议,应延长接种无细胞百日咳菌苗人群的年龄至65岁及以上,因为研究表明祖父母往往为婴儿的照顾者;青少年也应接种该疫苗,包括怀孕少女和孕妇,而不再是以前建议的等怀孕及分娩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全国儿童医院和美国科学院儿科学传染病委员会主席MichaelBrady博士也发出了一致的声音:“母亲应在怀孕期间而不是分娩后接种疫苗,抗体虽不能通过胎盘传递给婴儿,但可对孕妇加强免疫,提高其抵抗力,可以通过母亲的免疫作用给新生儿提供针对百日咳的保护。”
Schuchat也指出,1岁以下婴儿的发病率最高,一半的病例发生在3个月以下还未能接种疫苗的婴儿身上,由于百日咳杆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因此婴儿的免疫力取决于他们身边的人,建议所有孕妇和其他同婴儿接触的人(如祖父母和专业医疗保健人员等)都接种加强剂量的破伤风百日咳混合疫苗。
尽管有不少人质疑非细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期限,但相关权威研究人员表示,接种疫苗仍是目前降低百日咳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为有效的策略。
澳大利亚昆士兰儿童医疗研究机构的SarahSheridan及其同事也在8月1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指出:“由首剂非细胞百日咳疫苗所提供的保护可能达不到由首剂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所提供的保护水平,未来百日咳疫苗开发的挑战是如何开发出能在首次给药后诱导长时间免疫保护,但无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疫苗。”
无细胞疫苗的效果比预想中的要差,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现接种剂量不足以预防百日咳的暴发。(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