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在美国的各个幼儿园都设有美劳角、木工角等,教师会经常对孩子们讲述节约和保护森林、海洋等资源的重要性。而根据国际儿童机构的统计,在世界各国儿童中,美国儿童干的家务活最多,时间也最长,平均每天1.2小时以上,家长们从小就培养孩子勤劳和节俭的意识和品行,培养孩子独立、自强的能力。
在日本的城市中,由于住高层和超高层(20层以上)的居民多,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及同小伙伴们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这样家庭的孩子就在家里做些培育花木、饲养小动物等家务活,这同样能收到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在德国的法律中,明文规定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应当在家帮助父母亲完成什么样的家务活。最近,在德国又掀起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参观工厂,家长们在带孩子外出旅游时,喜欢和孩子一道到工厂参观,了解生产的过程,资源的开发与节约,特别是了解生活用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既能让孩子开阔视野,又培养劳动生产、勤俭节约的意识和品德。
而在中国,以上的现象却是少之又少。有这样一幅漫画《儿子要去参加劳动》,漫画里的妈妈左手拿着扫帚,边走边用右手给儿子扇着扇子爸爸紧随其后,毛巾、脸盆、饮料一应俱全。
“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他们舍不得让孩子吃一点苦,经受一点磨难。幼儿园中经常有孩子喊着做操、穿衣服累,就连吃饭也喊累,老师一问,他却说太累了是因为要自己拿勺子。孩子的种种表现,责任都在于家长。
事实上,孩子天生还是积极、勤快的。他一张开眼睛,就尝试到处看看。当他能控制自己的动作时,他喜欢到处爬,到处摸,什么都拿起来咬,大人做什么,他也模仿着做什么。当然,因为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做,所以难免出错。
如果每次尝试时大人都报以厉声呵斥“不准……”或大惊小怪地惊呼“危险!不要……”孩子就好像被电击了一样,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乖”了,就不碰、不摸、不试了,他认为这样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再长大一点,孩子就渐渐变成该做的事情也懒得去做了。
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培养幼儿勤劳节俭的习惯方面,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只要从多方面入手,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孩子良好的习惯才能逐渐养成。
鼓励孩子多做事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以后变得懒惰,就应该记往:当孩子要自己做事时,只要不是危险的和损害别人利益的,家长就应该鼓励他。并提供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比如,孩子还不会洗碗时,他总想学妈妈一样洗碗,这时家长不要简单地制止:“不行,你会打碎碗的!”不妨给他一个脸盆,放上几只脏碗,再滴上几滴洗洁精,让他洗个够;当孩子还不会扫地时,他总是来抢你的扫把,你也不要简单地拒绝:“去去去!不要越帮越忙!”而是给他一把小扫帚,让他扫个够。就算他真的把地扫得一团糟,也没必要太计较,而是应该表扬他“真能干,会帮妈妈扫地了”之后,再悄悄地把脏地收拾干净。
总之,在孩子学习做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充当评判者,而应当充当一个参与者、建议者、鼓励者及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的帮助者。对待孩子的失败,也不要太在乎,要让孩子明白,谁都有失败的时候。
这样,孩子每次尝试做一件事情时,他得到的都是“肉丸子”而不是“电击”,他当然会很有自信,也乐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努力去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长大之后,他也会很自然地成为一个勤快的、乐于尝试新事物的、积极向上的孩子。
家长要求应直接鲜明
有时候,家长也会有意培养孩子勤劳的习惯,比如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房间、整理玩具等。但是有个问题要注意,那就是家长提出的要求不能十分笼统。
比如,有的家长常常吩咐孩子“把你的房间收拾整齐”,三四岁的孩子对这样的要求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家长不妨直接对孩子说:“把你的玩具放到玩具箱里去。”“把画笔装进铅笔盒里。”这样做,你就会发现比直接让孩子收拾玩具更有效,孩子也会有目的性地动手操作。
利用故事培养孩子的勤劳意识
故事的趣味性和引人入胜的特点会让幼儿百听不厌,他们往往也会把故事情节与实际生活相混淆,因此,故事可以促使孩子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孩子常常会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些都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的体现。而情绪对四五岁幼儿心理的作用极大,用情绪性的故事往往能打动幼儿。
比如,家长可以将关水龙头这件事编成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表现没关水龙头后小水龙头的反应:“它很伤心,流了很多眼泪,听,小水龙头哭得多伤心。”孩子就会被故事情节感染,对水龙头产生同情而主动关掉水龙头。
用游戏帮助孩子勤劳起来
家长有目的地和孩子玩一些游戏,将勤劳的意识渗透到孩子每天的生活之中。
在让孩子收拾房间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但要让孩子做主角,家长仅仅给予指导就可以了。比如告诉孩子:
“小鸡宝宝想进窝了,快把小鸡宝宝放回箱子里去。”
“小熊说它想妈妈了,我们来帮助小熊找找妈妈,看看大熊在哪里啊?”
“妈妈想和珍珍比赛收拾玩具,不知道珍珍敢不敢比赛啊?”
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就会很乐意把房间中的东西归类,收拾整齐。
当然,“懒”孩子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家长对待这个问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切忌把劳动或家务变成对孩子的一种惩罚。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利用孩子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劳动变得有趣一些,相信孩子一定会欣然接受的。
另外,孩子在幼儿园里,由于受到老师的督促和集体的约束,有时也会表现得比在家里积极、勤快,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和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
还应该强调的是,家长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衣服随便乱丢、窗台上积了一层厚厚的土也懒得去擦的家长是教育不出勤快的孩子的。
(实习编辑:刘茵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