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说明:
新学期要开学了,正上小学四年级的张影一边整理自己的小书包,一边把要购买的学习用品单递给妈妈。从孩子上幼儿园那一年开始,每逢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妈妈都会和张影在一起商量,看看新学期需要添置什么学习用品,然后列一个单子,两个人一起去购买,并记下每种用品的花费。
当然,这笔费用是从孩子的压岁钱账户里扣除的。对于自己的钱,孩子可是精明得很,能不花的尽量不花,能让爸爸妈妈买的,自己绝不会掏腰包。几年下来,张影已经养成了习惯,并且不再需要妈妈的参考,而是独立完成这一项工作,只是让妈妈把把关而已。妈妈每次都会认真地看,之后再郑重签上自己的大名。
这次,妈妈看到张影列的单子,眉头皱起来了。她发现,这张单子上不仅学习用品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品种也增加了,有的甚至特地注明要什么牌子、什么图案的。细问之下才知道,放假前,张影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已经商量好,学期开始的时候要互送礼物。
张影妈妈记得自己小时候也和要好的同学交换礼物什么的,但往往限于一张小卡片,一本小图书,花的也是自己的零用钱,不像现在的孩子这样大手笔。她还隐隐听女儿说过,班上谁过生日,有多少学生去了,在哪个大酒店请的客等等。她也问过女儿,并不是班上每个学生过生日都请客的。
现在,孩子自己开始了与同学之间的礼尚往来,张影妈妈在欣喜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毕竟自己的家境不算很好,孩子的零用钱也不多,现在是新学期开始互送礼物,如果再有其他活动或节日,孩子都要参与其中的话,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张影妈妈很想听听老师们是怎么看待孩子之间这种交往的。
孩子懂得“礼尚往来”,表明孩子已经在初步学习自己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也并不限制学生之间的这种交往,但是会为学生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