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的诊断、矫治与补救教育,是小儿脑瘫全面综合康复措施的重要课题。家庭是小儿脑瘫患者学习语言的自然场所,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密切,是最早的启蒙老师。在双亲的关怀下,不仅可以一对一的个别教学,而且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尤其在关键性学前阶段,若能及早给予小儿脑瘫患者各种基础训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求有宽敞、安静、光线充足、适合儿童心理的专门房间。根据小儿脑瘫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语言训练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按照语言发育规律制订治疗方案,每日一次,每次30~60分钟,小儿脑瘫患者的训练时间应该在小儿脑瘫患者睡醒后1小时,饭后30分钟进行,因这时小儿脑瘫患者完全清醒,又在非饥饿的状态下,容易接受,配合治疗,每日训练最好选在上午进行,要求训练人员与小儿脑瘫患者一对一进行,训练用具颜色要新鲜,也可放些玩具,以引起小儿脑瘫患者的兴趣,易接受治疗。在训练中要注意孩子的反应,每次课题不可过多,循序渐进,以达到治疗目的。
语言是一种能力,不培养就得不到发展。父母多当履行语言家庭教师的职责,要不失时机地孩子多交谈说话,碰到什么讲什么,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不理解,没反应。小儿脑瘫患者身上蕴藏着接受信息的极大潜力,你教过他的话不知道哪一天他会突然说出来,让大人很吃惊,这就是“延期模仿”现象。只要善于开发引导,多看、多听、多教,功到自然成。
帮助小儿脑瘫患者语言训练的4个注意要点:
1.保持正确姿势
在小儿脑瘫患者具有头部躯干控制能力基础上,开始语言训练。首先让他要坐稳,保持头部正中位,牵其两手使其注意力集中,家长面对孩子的眼睛,双方圣神交谈,一定要保持同一高度水平,有利于发音及看清楚口形与表情。
2.鼓励发音及说话
父亲不要因多与小儿脑瘫患者讲话得不到回应而丧失信心,不管他懂或不懂,家庭成员利用各种机会跟他说话,可以引起学习语言兴趣。有些小儿发不出声音,当母亲看到面部有表情口唇颤动的样子时,应及时点头示意,以表赞扬。还有些小儿发音困难,当他哭或笑时,可以用“咯吱”的方式让他笑出来。母亲学动物叫声或汽车叫声或拍手唱歌来逗引孩子,一旦有发声反应,母亲可拥抱、接吻来鼓励。当小儿脑瘫患者唇、口、舌等动作不协调时,可用下颌控制法,以拇指按压于下颌,食中指分别施压于下巴的前方及下面,然后让小儿发出“阿”等音。如孩子发声时,要马上与其对话答应。即使说不成句,也应点头示意。反复施教,要多表扬与夸奖。利用孩子的要求与欲望,鼓励其发音及讲话的积极性。
3.一步到位
不要使用儿化语言,到日后还要费力加以纠正。不如教其掌握正规语言,不然可造成语言贫乏,影响其人际交往能力。
教小儿脑瘫患者说话、计算时,一定要与实物联系,使他在理解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语言。
4.持之以恒
小儿脑瘫患者的语言康复是长期而艰苦的,家长要有极大的耐心与毅力,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儿童智力组件
品名:儿童智力组件-儿童康复运动
用途:感知、认知功能及手功能协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