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一般认为婴幼儿回盲部尚未固定,活动度大,加上肠炎、腹泻、饮食制度改变等导致肠蠕动节律紊乱而发生本病。中医学认为,肠有输送、消化饮食营养之功能,以通降为顺,若气、血、寒、热、湿、食,虫等诸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肠的通降功能失常,使肠道气血不通而发病。常见症状为早期可出现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小儿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双臂摇动,或用手抓按腹部,反复发作,腹痛后不久就发生呕吐,果酱样血便。右上腹肋缘下或脐上多可触及肿物。常伴精神萎靡、嗜睡、食欲不振等。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将掌心置于腹部,顺时针方向揉摩2~5分钟,然后,将掌心对准脐部作腹部震颤1分钟。
(2)家长以拇指和食指同时按住双侧天枢穴,顺时针揉动1分钟。
(3)拿肚角10~15次。
(4)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5)患儿俯卧位,家长以指按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位于患儿右侧,以左手拇指点按中腔穴,同时以右手拇指先后点揉双侧三阴交穴,如此反复操作1~3分钟。
(2)患儿仰卧,家长正面而立,两手掌平放患儿脐下,以指腹沿肋弓角边缘,向两侧分推30~50次。
(3)按揉足三里、内关穴各1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单掌以小鱼际从患儿腰骶部的龟尾穴(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背部,以透热为度。在推抹过程中,配合按揉脾俞、胃俞、大肠俞穴各1分钟。
生活调理
(1)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发生本病时要全面检查,仔细的了解症征,做出正确诊断,必要时请医生诊治。
(2)未明确病因之前,不可轻易用止痛药,以免误诊,贻误病机。
(3)注意饮食卫生,进食要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及过食生冷、寒凉之品。
(4)注意保暖,保护腹部勿受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