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本市气温由热转凉,日均温差变化较大。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本月疾病预报显示,这一季节是肠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市民应注意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细菌性痢疾、普通感冒等疾病的预防。病毒性腹泻(俗称秋季腹泻)也有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感冒症状,一旦出现这类疾病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
急性腹泻最多见
上海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刘晏介绍,随着秋季来临,许多胃肠道疾病又开始肆虐众多病人。其中又以急性腹泻最多见。学龄儿童、0-1岁的婴儿最容易在9月出现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其主要症状是拉稀,还有一部分人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腹泻发烧。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否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秋季腹泻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腹泻中分为器质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两大类,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发生特异性以及非特异性肠炎引起慢性腹泻;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也会发生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则以病毒性消化道感染造成,最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是造成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小儿乃至成人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
起病突然先发热
大多数秋季腹泻患者因肠道所需消化酶的活性较差,营养食物摄入相对较高,肠道负担重,同时,肌体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欠佳,所以容易得病。而外因主要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也就是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消化道,往往有1-3天的潜伏期,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进食时所用的器皿或食物未经严格消毒,也会有少部分受细菌感染。
病毒性腹泻 (俗称秋季腹泻)也有部分病例可出现发热、感冒症状。发生腹泻前,不少病人先出现上呼吸道症状,而且起病突然,有发热、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腹泻不适等,有严重水样腹泻和呕吐。几乎全部病人均有呕吐,且呕吐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至3天。腹泻持续时间最长可达28天。多有严重的口渴和明显的烦躁。临床和流行特征为潜伏期短,常见数小时至三天发病,一般有轻度或中度脱水,抗生素治疗无效。一旦出现类似这类疾病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
秋季腹泻中医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胃肠道专病治疗中心主任朱生梁教授认为,秋季腹泻是季节性肠道疾病,属中医泄泻范畴。该病与感受外邪、湿滞脾胃、脾失健运有密切关系。其病变重点在脾胃、大小肠,临床表现为起病急,易受外邪侵袭,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则肠胃易成湿浊内蕴之变。加上夏秋时节冷热交替,感受外邪,与肠胃内蕴湿浊相合,导致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为泄泻。
秋季腹泻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中药疗法,往往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中成药方面,因为过食生冷,感受风寒引起的腹泻,中医称为寒泻,其症状是发烧、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对病程久延,不要轻易服用药用炭剂以及易蒙停。
节制饮食忌油腻
刘晏副主任医师认为,秋季腹泻护理十分重要,包括注意寒暖适宜,节制饮食,忌肥甘油腻和生冷瓜果。服药期间需暂停乳制品3~5日,小儿可代以米汤、奶糕或稀烂面条、面汤等。对脱水严重者应及时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专家提醒,应该在不影响补充营养的情况下,给消化道休息的时间。在医生治疗开始时适当禁食,一般可禁食8至12小时,同时给予口服补液盐,这样可以代替静脉输液。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如果患者出现腹泻次数和量都有所增加,频繁呕吐、不能正常进食,发热超过38℃就应该及时就诊。
在医生开始治疗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先进流质,根据病情改善情况继而改为半流质,逐渐增加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胃肠的负担,最后正常饭菜。
注意患者的腹部保暖,可巧妙使用热水袋保暖,注意居室空气流通,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触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实习编辑:徐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