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病人的护理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评估受伤的时间,原因和部位,受伤时的体位,急救,搬运和运送方式等。
(二)身体状况
1、局部
(1)痛,温,触觉及位置觉的丧失平面及程度。
(2)躯体肢体麻痹平面的变化,肢体感觉,运动的恢复情况。
(3)肛门括约肌能否自主收缩,有无尿潴留和尿失禁。
2、全身:有无高热,大便失禁,尿失禁,便秘,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
3、辅助检查:主要为影像学检查结果。
(三)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态:病人对功能失调的感性认识和对现况的承受能力。
护理诊断/问题
(一)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四肢瘫痪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长期卧床痰液引流不畅有关
(三)躯体移动障碍,与四肢瘫痪有关
(四)体温调节无效,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有关
(五)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四肢瘫痪致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六)自理能力缺陷综合征,与四肢瘫痪后活动或功能受限有关。
预期目标
(一)病人在呼吸机辅助下能维持正常的呼吸型态。
(二)病人能表现出有效的咳嗽。
(三)病人在他人协助下能变换体位或移动肢体。
(四)病人经有效治疗后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
(五)病人皮肤完整,未发生压疮。
(六)病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
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护理需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支持,主动关心病人,满足其生活需要,帮助其明确如何对待脊髓功能损伤,掌握正确的应对和自我护理方法。向病人和家属做好有关治疗,护理和康复的健康宣教,鼓励家属协助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照顾能力,维护自尊,提高生活质量。
(二)生活护理
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做到“四到床边”(即饭,药,水,便器),坚持做好基础,皮肤和口腔护理,使患者感到舒适。鼓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定期评估肢体感觉,运动及肌张力的变化,保持瘫痪肢体的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伸,过展。鼓励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自主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截瘫病人长期仰卧,痰液引流不畅,肺及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尤其颈椎骨折者,肋间肌和腹肌麻痹,肺膨胀不全,更易发生肺炎。病人受伤早期,在适当止痛的基础上,鼓励其深呼吸,用力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轻轻叩击胸背部,以利痰液松弛,促进排痰和肺的膨胀。遵医嘱予雾化吸入液中加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或糜蛋白酶,以稀释分泌物,便于排出。其次,多翻身更换体位,有助于引流痰液。高位颈椎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早期行气管切开是减少呼吸道梗阻和防止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四)气管切开的护理
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应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
1、固定导管的沙带要松紧适当,以容纳一手指为宜。
2、适当支撑与呼吸机管道相连处的管道,以免重力作用于导管,引起气管受压而造成气管粘膜坏死。
3、切口周围的纱布每日2次定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检查切口及其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湿疹等,局部抗生素软膏涂抹或用凡士林纱布,若使用金属带套囊导管,其内套管每日取出,消毒2次。
4、拔除气管导管后,及时清除窦道内分泌物,经常更换纱布,使窦道逐渐愈合。
(五)体温异常的护理
1、高热
(1)动态观察体温的变化
(2)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生理盐水灌肠
(3)必要时药物降温
(4)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夏季使用降温设备。
(5)加强口腔护理.
(6)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7)保证能量的摄入,鼓励多吃水果,多饮水,每日至少摄入液体2000毫升,保持大便通畅。
(8)注意病人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使之保持心情愉快,处于接收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
2、低温:注意保暖,适当调节室温,必要时采取物理升温,但使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设施时应严格控制温度,以防烫伤。
(六)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截瘫早期,留置导尿,持续引流尿液,2-3周后,改为定时开放,每4-6小时开放一次,以训练膀胱反射或自律性收缩功能,预防泌尿感染和膀胱萎缩。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或必要时每日膀胱冲洗,一般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一旦感染,留置的导尿管应持续引流,鼓励病人多饮水或遵医嘱大量输液,增加尿量,起到局部冲洗作用。
(七)预防压疮
每2-3小时翻身一次,有条件的可用特制的翻身床,小垫床,气垫床,以减轻局部压迫。保持床单位清洁,整洁,无折叠,保持皮肤干燥并定期按摩,定期翻身,用气圈或棉垫使骨突处悬空,并于翻身时按摩骨突部位。
健康教育
1、加强对高空及井下作业人员的宣教,注意施工安全,规范操作。
2、创伤现场急救及搬运病人时注意局部保护,妥善固定,防止加重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