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常用的工具之一,它可正确测定24 小时心 率的高限、低限、平均心率, 并能分析与测定每小时室上性、室性异位搏动及异 位心动过速的次数和心脏停搏的情况、传导阻滞的程度以及P-R、QRS综合波、 V-T(S-T )间期的主要改变,结合记录的心率与S-T段趋向,可提供有用的信息。因 此, 它不仅应用于检测心律失常,估计其严重性及与猝死的关系,还可用以观察药 物治疗的效果、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S-T段改变和起搏器的功能异常等。
动态心电图有三种记录方式: ① 连续记录,即全部记下24小时心电图资料。 ② 间歇记录或病人触发记录,是由病人手工触发或自动间歇触发记录。其缺点是 只能获得触发病的心电图资料,故目前已少用。③ 实时分析或发生的事件记录。
现代的分析系统已发展为盘式或盒式磁带(或激光)走带装置及一个示波器, 因此 ,不仅能高速储存心电图资料, 并可通过数-模转换器回放; 示波器能显示 心电图实时资料及趋向图。微处理仪回放系统能储存QRS波形及制造“样板”以 作数据对比,正常如QRS“样板”不断修改,并与新“样板”比较,通过操作者对计 算机编程,可鉴别各种“样板”属异位搏动或伪差,且能分别给予计数。也有应用 特征提取方法,在QRS波中取互相关算法正确地区别其类型。目前较先进的方法是 用半自动高速数据压缩处理器与算法同时对二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检测异位复 合波,除能打印出心电图外,还能对其编排与报数。
目前Holter监测最常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 常规心电图不能记录到的室 性早搏(VPB)或室性心动过速(VT),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常能“捕捉到”,Holter 监测示心源性猝死前80%患者有VT,另20%患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导致缓慢心律失 常或心脏停搏。无合并症的心肌梗塞患者,若24小时Holter监测VPB>10次/小时, 其心源性猝死即可明显增加。
反之,若能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以及临床),其24小 时 Holter监测均未见连发VPB, 且VPB少于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 属“良 性”VPB。1978年以来,人们对室性心律失常日益关注;开始用Holter仪来观察药 物的疗效,一般认为与对照相比,用药后VPB减少75%以上才可确定药物有效。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患者,就医时若发作已停止, 则常规心电图一 般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则能在患者发作频繁时检出SVT, 或频繁房性或房室交接处性早搏。
Holter在自动分析VT或SVT时, 当SVT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常作出错误的诊 断,必需经过医生的审阅。 对于不明原因的胸痛或不典型心绞痛患者,Holter监测常能发现胸痛时S-T段 压低(心内膜下缺血),或抬高(所谓变异型心绞痛)。 曾有一些有不典型心绞痛的 患者,晨起出现胸痛,诊断不明,在Holter监测下,胸痛时出现S-T段明显抬高, 使 "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得以成立。
从另一方面来看,对目前引起人们注意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ische- mia)的诊断,只能依靠24小时Holter记录。这种患者并无心绞痛, 甚至无胸部或 其它不适,但在24小时内可出现明确的S-T段缺血性压低,一旦诊断是无症状性心 肌缺血, 应按一般冠心病治疗。
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中发现一种少见的, 为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S-T 段电交替。这是一般常规心电图所不能发现的。
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其它应用范围还有对不明原因晕厥的诊断、不少 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者,有晕厥发作但常规心电图正常,经24 小时动态心电图观 察可能发现VPB,或短阵发作的VT,诊断一旦明确,经适当的治疗后, 晕厥发作次数 得以改善或消失。
此外,对于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是否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除阿托品试 验,作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结传导时间测定外,还可用Holter 动态心电图观察 患者在24小时内有无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逸博心律以及异位快速心律等属 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一种所谓快-慢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