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远程心电监护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意义
近年来,心血管类疾病的防治已经成为当前个人保健的一项重点内容。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具有突发性,难以预测,致残致死的高度危险性。例如中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发前毫无症状或先兆,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死亡的半数发生在院外,因此相当多数的心血管急诊患者未能达到高度发展的救治技术,包括除颤,溶栓或介入干预。心脏病患者和一些心脏疾病高危人群需长期关注自己的心脏状况,定期随时请求医生的帮助,建立有效地延伸到医院以外的远程监护及救护体系,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的有效途径。
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为监测执行宇航员的生命指标建立第一套远程监测系统开始到今天,伴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国的远程监护医疗领域中出现了心脏BP机,它记录佩带者短时的心电图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电话以声耦合方式传输至当地医院的监护中心,它的出现为心脏病患者远程监护和救助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采用公用电话网实现的远程心脏BP机监护网络存在着数据传输受地点限制、传输速度慢等缺陷,同时,异地传输费用高昂导致各地监护中心重复建设,这些致命缺陷的存在使得心脏BP机监护系统无法真正大规模推广。信息通讯技术的限制使得远程个人心电监护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的执行机构联合一家国际领先的跨心电和通讯两个行业的企业成功开发了基于移动通讯技术的心电远程监护网络-Life Care Networks,这套网络系统已于日前投入运行。这种新型的远程心电监护网络利用GPRS、CDMA两种无线通讯平台将心脏电生理信息实时地传输到24小时服务的专业监护中心,由专业医生及时给出临床建议,从而减少和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套远程心电监护网络具有心电信息采集传输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数据传输速度快、保真度高的特点,其按流量计费的方式使得一个中央监护中心的覆盖范围更广,更加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系统中使用的个人远程心电监测仪应用了国际上新型的内置金属触点电极,在提高信号降噪能力大同时大大缩小了产品的体积,更加适合个人用户独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