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为了选一台比较好的血糖仪,先在一家大药店测试了自己的血糖为8.4mmol/L;然后又走到另一个市场,用另一个品牌的血糖仪测了下,只有4.6mmol/L。他很不放心,又走到另一家店,测了另一个品牌,又变成5.6mmol/L。因此他怀疑这些血糖仪究竟准不准?可不可靠?
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疑问。糖尿病患者怀疑血糖仪准不准,往往是在对测定结果比较后产生的:一是和医院检验科测定结果比较,二是和其他品牌血糖仪比较。
正确认识血糖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体内的血糖是在不停变化中的。进食后血糖会上升,以后逐步下降,因此空腹及餐后血糖应该不同,餐后1小时及2小时也会不同。所以。如果患者餐后1小时测出8.4mmol/L,以后走了1小时,再测出4.6,那是有可能的,因为正常人餐后1小时也正是血糖高峰,此外,一些情绪改变,如紧张、发怒、惊吓、抽血时疼痛等都看额能使血糖有所波动。
正确认识血糖仪
有患者就会问了,既然血糖是变化的,那我在医院抽血的时候,大部分送检验科的同时将小部分滴在血糖仪上监测,是不是就可以比较出血糖仪是否准确了呢?其实不然,因为大多数血糖仪的血样是指血(即毛细管的全血),这与我们从血管里抽的血还是有不同的,所得到的血糖值也不一样。如果硬要比较的最好方法,便是在血糖仪测定指血的同时,抽血送检验科检查血糖。这样对比的结果往往是血糖仪低11%左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血糖仪测的是全血血糖,而检验科则要去除红细胞,用血浆测定。红细胞中葡萄糖少,所以含红细胞的全血测出的值应稍微低于血浆血糖值,这是正常的,不是质量问题。
事实上,不论是家用的血糖仪还是医院的测血糖仪器都会有误差,应该说误差值在±10%以内的血糖仪就是非常好的,误差在±20%以内是国家标准允许的。例如第一次测8.0,立即再测为7.2,两者虽不同,并不影响病情判断,医生也不会因此改变用药或调整剂量。所以仪器质量好,操作正确,结果应该是可信的。
正确使用血糖仪
快速血糖仪作为糖尿病监测不可缺少的仪器,已在糖尿病人中普及开来,凭借监测血糖来调整治疗方案,是使治疗达标,防止心、脑、肾、神经系统慢性并发症的有力举措,能使慢性并发症减少60%之多。但在广大病人甚至在一些缺少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中,也存在着检测不准确,使血糖达不到理想控制水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
下面我们谈谈使用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间题:
1.错误的操作程序 操作错误会使检测失败或者测出虚假的测定值。各种血糖仪的操作程序都大同小异,患者检测时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熟练掌握血糖仪的操作。例如,有些血糖仪是滴血后再插进血糖仪测定的,如果滴血后等待时间过长才放进血糖仪,就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消毒后残留的酒精,检测时挪动试纸条,有些血糖仪在检测时发生移动或倾斜等等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2.采血不当 若测试时采血量不足,特别是老人和儿童经常难于从手指上取到足够的血滴,因此会检测失败或测得偏低的结果,这时就需更换试纸条重新测定,或者选购需血量很少的机型。血量多一些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超出大多溢出测定区,有时也会导致失败结果。另外,采血时因血流不畅而过度挤压以及其它一些原因都会使检测受到影响。
3.不洁的血糖仪 病友测试血糖时,不可避免会受到环境中灰尘、纤维、杂物等的污染、特别是检测时不小心涂抹在机上的血液,都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血糖仪要定期检查,清洁保养。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注意,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它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其光学部分。当然,如果是生物传感器型的血糖仪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4.试纸条的影响 试纸条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是所有问题中最关键的,绝大部分的检测误差都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变性所引起。很多血糖仪测试血糖的原理是血糖试纸上的酶(氧化酶或已糖激酶)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并显示颜色,血糖仪分辨后显示读数。血糖仪本身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试纸条就会受到温度、湿度、光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试纸条的储存是很重要的。如避免潮湿,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手指等不要触摸试纸条的测试区,选用单独包装的试纸条,购买试纸条时有效期一定要长等等。
5.其它影响因素 例如血液比积偏差,血液中的其它糖类及内源性物质、药物影响等等因素。
总之,现在市面上快速血糖仪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功能,特点不尽相同,而糖尿病人购置血糖仪又是势所必然,建议病友们在购置前多加比较,多多咨询,尽量买一个适合自己的、售后服务好的血糖仪。希望所有病人都能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准确的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事实上,不论是家用的血糖仪还是医院的测血糖仪器都会有误差,应该说误差值在±10%以内的血糖仪就是非常好的,误差在±20%以内是国家标准允许的。例如第一次测8.0,立即再测为7.2,两者虽不同,并不影响病情判断,医生也不会因此改变用药或调整剂量。所以仪器质量好,操作正确,结果应该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