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ECG)监护产生一个病人心电活动的连续波形以准确地评估病人当时的生理状态。对危重症患者的ECG 要进行日夜连续监护,通过监护可发现心率不齐、早搏、房室颤等异常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抢救措施,通常ECG监护要和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一起监测,力求准确、全面地反映病人的生命体征。从人体取得心电信号的敏感元件称为电极,主要有金属板电极、吸杯电极、浮动型电极、按扣型电极等几种形式。电极的材料一般是德银或铜镀银,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电极与皮肤接触使产生的干扰。在监护过程中,由于病人的特殊性,一般采用后一种电极。在ECG的监测过程中,电极检测的电位典型值大约为1mv,为了减少噪音,必须采取各种措施。
心电图导联的设计是为了有效地检测心肌活动的,但同时它有效地检测出了任何其它肌肉的电活动。医生不能要求病人长时间保持安静,因此放置电极时必须作出一切努力,以减少来自骨骼肌活动产生的肌电干扰。最常做的就是将电极放在躯干上而不是放在比较易受影响的手臂和腿上。在心电监护时电极放置的要求是比较方便,而且要使它产生的信号近似于诊断ECG 时通常所用的那些信号。按照通常的标法:右肩电极标以RA,位置在紧挨锁骨下方靠近右肩;左肩标以LA,位置在紧挨锁骨下方靠近在肩;右下腹标以RL;左下腹标以LL。这样取得的波形近似于诊断心电图所采用的右臂、左臂、右腿、左腿时的波形。由于很明显的原因,电极不放在病人的背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大面积烧伤病人)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临床监护时还会有更多的干扰问题,在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中,皮肤可建立起一个角质层,它会大在增加皮肤—电极间的阻抗,也就降低了信噪比。通常在电极下面要涂上一层特殊的导电膏以减少角质层的影响。电极放置位置的选择也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电极放在光滑的皮肤上,尽量避开骨骼突起的地方;另一方面要求电极放在肩附近,远离手和臂。在手术中监护的病人,特别是胸腹部手术中,可将电极移至后肩和背部,这样不仅避开了手术区域,还能借助病人的重量将电极紧紧地压近皮肤,一举两得。需要注意的是在有高频电刀使用的手术中,电极的安放一定要避开电刀电流回路,几个电极应放在大约和连接电刀与电刀接地板的等轴距离,否则容易产生严重干扰,甚至将监护仪损坏。在我们周围50Hz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杂散的信号也会进入导联尤其是当导联完全放在手术台上时。这时一根导联可能比另一根导联更接近于50Hz信号源,即使电极接触良好,导联中的信号也会失去平衡。为了平衡而不是减少这种由导联检测到的杂散信号,应当把导联线绞在一起,以保证两根导联线感应相等的50Hz感应能量。
事实上,越靠近人体的四肢,各个电极安放点感应的能量差别也就越大,从而引起到达差动放大器输入不平衡,电极安放在肩腹部相当于衰减了加入人体的干扰信号。当然,目前医院所使用的监护系统都具有50Hz陷波电路,只要将此功能打开,50Hz干扰将会大大减轻。近年来先进的监护仪从RL、LF两个电极间的胸廓阻抗值测定呼吸,由于胸廓的活动,两个电极间的阻抗发生变化,反映到监护仪上是一道呼吸波。用心电电极监护呼吸,不需另加电极,但是电极的安放相当重要,尽量将两电极放在呼吸时胸廓活动最大的区域以获取最佳呼吸波。不使用另外一组电极的原因是避免将肝区和心室置于呼吸电极间
的连线上,这样可避免心脏跳动或动脉血流产生的伪差,这对新生儿特别重要。
胎儿心电监护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妇产科 谢守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