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孩子的听力障碍早发现早补偿?助听器:
言语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也是一种对于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交往技能,但是这种活动形式或交往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依靠后天学习获得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听觉功能的正常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自幼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别人发出的言语声,他就无法准确的模仿和学习,当然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和运用这种交往技能。
正常人的平均听力水平应不大于25dB(HL),对于小儿来说就会影响到言语的学习,当听力下降到60dB时,就不能听清一般的谈话声,当听力损失超过60dB时,就会严重妨碍言语的听取,如果这种障碍长期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言语的发育,严重时会导致因聋致哑的后果。但是如果及早地发现了小儿的听力障碍,及时采取听力补偿措施,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言语训练和康复教育,这些孩子的言语以及心理、智力发育就不会受到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聋儿早期干预。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听力障碍
聋儿早期干预的关键是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因为儿童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是在5岁之前,在此之后言语学习的可塑性明显变小,这是早已为实践所证明了的。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在研究如何发现胎儿的听力障碍,我国也有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但尚有待于规范化。目前聋儿的早期干预还是立足于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
小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较大的声刺激(例如用力击掌或敲击音响玩、器具等)会引起一些肉眼可见的反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新生儿“听性反射”。最常见的反应是在声音刺激后立即出现的四肢向身体中线方向的快速抖动,或者眼睑的快速睁、闭,有时也表现为吸吮动作的停止或呼吸节奏的变化,上述这些反应在生后三个月内持续存在。因此在这段时间内,用这些看似简单实际很实用的方法就可以方便地对小儿的听力进行筛查。值得提出的是在给声音刺激时,一定要避开孩子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另外应尽可能地在安静条件下进行。
当小儿大于三个月后,就会主动地去寻找声音,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发出声响(例如击掌、呼叫、敲打餐具、开关音响电器等),他会转头或转身去寻找,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引出孩子出现反应的声音强度也应逐渐减小,一般到了2-3岁,小儿的听觉敏感度就接近成年人了,如果经常出现对声音反应迟钝的现象,就要注意是否有听力问题。
小儿到了1周岁,还没有言语意识,就应高度警惕有无听力障碍,必须进行必要的听力检查。
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家庭,当然应该充分利用新生儿摇篮床测听、视觉强化听觉反应、听觉诱发脑干反应、耳声发射、多频稳态听觉反应、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现代化的听力检查设备和手段。现在一些较大的医院已经将新生儿的电反应测听列为常规检查项目,不少基层医疗机构也在用简易方法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发现可疑后再到具备条件的医院进行详细检查。
实际上只要了解一定的小儿生长发育的知识,掌握一些简易的测查方法,大部分的小儿耳聋是可以在家庭早期发现的。据日本国立特殊教育综合研究所提供的资料,80%的聋儿是由家庭首先发现的,可见聋儿的早期发现,家庭是关键,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关心和注意孩子的听力,只有这样,我国聋儿的早期干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如何补偿聋儿的听力损失
引起耳聋的原因很多,造成的耳聋的性质也有不同,其中有些耳聋是能够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法治愈的,如鼓膜炎、中耳炎、听骨链中断等。但有些是不能通过上述手段使听力得以恢复,像绝大部分的感觉性聋、神经性耳聋以及中枢性聋等。当发现孩子听力有了异常时,首先要到正规的医疗康复机构明确耳聋的性质,一旦确诊是感觉神经性耳聋时,就要尊重科学,决不能再抱有幻想,带着孩子到处去盲目的求医问药,这样不但白白浪费钱物,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孩子康复训练的宝贵时间。正确的选择是要相信科学,坚定地走补偿听力损失,进行言语训练的道路。
QQ:1007349512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长逸路15号复旦软件园B 幢812
联系人:孙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