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行业现状,但是,作为一个拥有13亿以上人口的大国,中国各地区间经济水平、人口结构、流行病学及医疗条件存在不小的差异,这使得更多的挑战与思考迎面而来。不久前,《2011中国医疗行业年度报告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于福州召开的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首度发布。《蓝皮书》指出,未来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要面临七大驱动因素和三项制约因素;医学成像、病员监护、体外诊断、医疗信息化和高值耗材五大板块是值得医疗器械行业投资者密切关注的领域。
七项驱动因素
《蓝皮书》由CMEF主办方国药励展联手全球著名咨询机构Frost & Sullivan历时半年多完成。据《蓝皮书》阐述,未来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主要面临七项驱动因素。其中,影响程度较高的三项因素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新医改计划逐步取消医院药品加成,医疗服务收费将成为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医院将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这使得低端医疗器械市场需求扩大,对国内企业特别有利。
另四项驱动因素是:国内一些优质医疗器械企业的纷纷上市,一方面规范了企业的运营,另一方面通过融资可以促进新品开发和海外市场的建立;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占中国医药市场的14%,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比例达42%,这意味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城市化进程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加大了公众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