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两岸医疗器械进出口额持续增长,业内期待着未来两岸能在法规、科研和产业三个层面实现成功的合作。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两岸医械贸易呈现越来越热络之势。尤其在《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称“ECFA”)于今年正式生效之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为两岸医械更为全面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两岸医械市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未来两岸医械贸易将迎来长足进步。
在不久前于福州举行的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海峡两岸医疗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医疗器械产、学、研等领域的业界人士,就两岸医械产业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了共同的探讨,大家都期待着未来两岸能通过法规、科研和产业这三个重要层面的深度合作、优势互补,来实现两岸医械产业的共同进步。
两岸贸易渐热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医械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医械进出口总额达226.5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7%,在全球医械进出口比重和位次均有提升。而今年以来,大陆对台湾医械的进出口业务也有所提升,两岸医械贸易呈现升温之势。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医疗器械部主任蔡天智介绍,2011年前8个月,大陆出口到台湾医械金额不断增加,占大陆医械总出口的0.92%;大陆从台湾进口医械的金额也有一定的增长,占大陆医械总进口的1.28%,进口略高于出口。
具体来看,今年前8个月,大陆出口到台湾的医械主要为无源器械,其中纱布和绷带占出口总额的9.13%;导管和插管占比为4.73%;轮椅占比为1.23%。而在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医械产品方面,人造关节进口金额达到634.74万美元,约占7.34%;紧随其后的隐形眼镜片的进口额为565.78万美元,导管及插管进口额为441.88万美元,血压测量仪为96.14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