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同时指出,由于我国CT机市场为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所垄断,CT机客户的可选择余地不大,议价能力也很低,市场价格在很大程度上由竞争者之间的价格竞争所决定。此外,CT部件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CT设备的总成本因此难以大幅降低,即使是低端产品,其价格也在20万美元以上。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T机在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普及。
有关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人工关节、CT机等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可观。目前虽然部分高端技术已被列入科技规划,但实现产业化并推向市场仍需时日。在此期间,我国生产企业一方面应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申请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力争在高端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建立优势;另一方面,企业应鼓励医生和患者直接参与产品研发,以便使产品更加符合患者特点和临床需要。
同时,我国企业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确保自主品牌不受损害的基础上,利用好自身的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以及地理位置优势,积极开拓非洲和亚洲市场。
使用不当问题突出
近年来,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在医疗器械相关医疗责任事故原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国内外公认的统计数据表明,医疗器械的质量风险源自三方面:一是设备的“先天”问题,即设计、生产、上市前临床验证等方面的问题,其约占医疗器械质量风险的10%~20%;二是使用问题,即临床维护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约占50%~60%;三是系统故障,包括器件损耗老化、性能退化、故障损坏等,约占20%~30%。
“呼吸机使用不当问题非常突出。”北京宣武医院严汉民教授在2011年举办的一次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研讨会上就曾谈到,呼吸机在麻醉呼吸管理、危重病抢救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有很多使用模式,每一个模式又分为很多更小的模式。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模式?这需要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物理特性有充分的了解。“有的医院对已经清醒并有自主呼吸的手术病人还采用呼吸机控制模式,使病人痛苦不堪,产生人机对抗,这样的情况在三级以下医院已经不是一例两例。所以,除了医疗器械工程学方面的质量之外,使用质量应特别引起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在发达国家,临床工程和医疗、护理被视为支撑医院发展的“三驾马车”。医疗设备在现代医院诊疗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备资产占整个医院资产的比重基本上都达到或超过一半。然而,国内医院的管理者们很重视配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却很少关注维护这些医疗设备正常运行的安全保障和质量控制工作。